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吉克金史
马边彝族自治县第一初级中学,614600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满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使命,然而,传统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故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展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创造力。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创新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租车公司提供了两种租车方案。方案一:每辆车每天租金300元,另外按照行驶里程每公里加收2元;方案二:每辆车每天租金500元,不再额外收取里程费用。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计算,根据春游的行程,选择哪种租车方案更划算。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设行驶里程为x公里,租车费用为y元,分别列出两种方案的函数表达式。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不仅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如何优化方案,培养了创新思维。
(二)鼓励质疑,引导探究学习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提出不同看法,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尝试新的方法,思维得到锻炼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讲解完“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和“边边边”(SSS)定理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没有‘边边角’(SSA)定理呢?看起来好像也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教师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各小组通过画图、测量、讨论等方式,尝试用“SSA”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经过一番探究,学生发现,当“SSA”中的角为锐角时,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全等,但当角为直角或钝角时,是可以证明全等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还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教材之外的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学生们还进一步探讨,如果在其他几何图形中,类似的条件是否也会出现特殊情况,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周边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在校园周边的主要路口,选择不同的时间段,统计过往车辆的数量、类型等数据。然后,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存在差异,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校上下学时间、周边商业活动等。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建议,如优化学校周边的交通信号灯时长、设置潮汐车道、建议家长错峰接送等。学生们还将调查结果和建议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学校和相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创新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数学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创新的平台,拓展了学生的创新空间。
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通过改变二次函数的系数,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性质的变化。学生们对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非常感兴趣,纷纷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系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有的学生发现,当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负数时,图像开口向下,并且随着系数绝对值的增大,图像开口越窄。基于这些发现,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函数图像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学生通过调整参数,验证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创新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开展实践活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策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空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温金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8.
[2]马廷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探讨[C]//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四).2024.6.
[3]孟庆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