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影响

作者

肖尧 周睿 田浩辰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007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轨道交通领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不仅承载着巨大的客流量,还关乎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影响,分大数据在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应用,激发更多人对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轨道交通;乘客服务

引言

大数据以其海量、高速、多样的特点,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涵盖了列车运行、乘客出行、设备状态等多个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轨道交通企业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运营状况,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这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还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给轨道交通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这些数据资源需要行业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因此,加强大数据对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影响

1.1实现数据信息的自主挖掘

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信息采集多依赖人工,存在成本高、准确性低、滞后性强等弊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信息智能化采集模式日臻成熟,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信息的自主挖掘,不仅提高了信息获取速度,还提升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与经济性。轨道交通行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在列车各部位安装了传感检测器,并完善其与既有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的自主挖掘与集中,及时收集列车位置、速度以及驾驶路线状态等数据信息,以便对驾驶状态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安全,有效提高了智慧化运行水平。

1.2大数据技术助力数据资源的融合整理

轨道交通行业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产生速度快,具有多源、异构、自组织的特点,面临汇聚难、集成难、存储难、检索难的困境。例如数据资源挖掘与采集后,常以无序的原始数据形式呈现,容易造成数据识别困难,影响了后续的数据融合与分析,需对原始数据进行初筛并剔除无效数据,形成可供决策参考的关键参数,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数据资源分类及数据资源库,为智能应用、数据交换等提供数据支撑。

1.3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智能决策

正确决策是轨道交通行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人流量大、列车运行频次高,极易造成客流拥堵并产生安全风险。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帮助调度系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如利用摄像头监控和识别乘客进出情况,对车厢的拥挤程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实时计算并统计车厢内人数,获取科学的拥挤度评估结果,帮助运营管理人员实时调整决策,以缓解客流高峰期拥堵问题。

2大数据在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应用

2.1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通乘客服务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在优化乘客服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和分析客流大数据,可以分析和预测客流分布情况,为乘客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出行服务。基于实时客流数据及相关分析系统, 利用手机App 显示线路拥挤度,主动向乘客提供客流拥堵情况、行车安排等信息,便于乘客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安排出行、合理规划乘车线路,提高乘客乘车满意度。基于历史客流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历史客流分布特征、存在明显潮汐客流现象的车站,站务人员可以对站内导向标识进行合理安排,主动优化站内铁马、围挡等设置,早高峰将其设置为易于进站方向,晚高峰将其设置为便于出站方向,便于快速疏导客流,缓解站内拥挤程度,提高客流疏导效率,便捷乘客出行。

2.2大数据技术在设备运维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系统专业繁杂,设备设施规模大、种类多,并且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网络化发展,维修维护难度逐步上升。轨道交通设备的维修模式主要以计划修和故障修相结合方式进行,对于人工巡检的依赖性强。虽然有一定的监控手段,但总体自动化程度较低,对故障的发现和处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耗费时间和人力成本高。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维修维护,可以提高运维工作效率,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

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运维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预警,还可以智能化分析既有故障及检修信息,进行设备故障预测、分级告警,推动运营企业由计划性检修为主的维修模式向更加智能化的状态维修模式转变,助力运营企业降本增效。

2.3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生产中的应用

大数据平台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建设大数据平台,将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分散在各系统、各设备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提取、存储和分析等,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以数据提供服务,为运营单位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每日运营过程中,实时产生海量的客流数据、列车行驶数据、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等,但是原始的数据记录并不能带来有效信息, 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统计与挖掘分析。经处理分析后, 利用一定技术手段将客流数量进行展示,可以反映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站点、线路的分布规律,为运营管理者优化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等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以反映乘客出行规律,进行特定群体客流诸如通勤客流特征的识别,满足个性化服务要求。例如,在客流高峰区段进行大小交路运行的行车方式,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缓解客流压力;根据不同站点、不同时段进出站特点,合理安排车站人员值守方式,优化工作安排等;针对通勤客流,可以采用发行通勤月票、售卖年卡、设置消费金额不同区段折扣优惠等措施,增强轨道交通出行吸引力,增加客户黏性。

2.4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轨道交通企业能够实时监测客流密度、列车运行状态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发出预警,快速响应并提供有效的应急措施,确保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传统的视频监控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控,受限于监控人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往往难以做到实时监控和全面覆盖。而大数据技术则能够整合来自多个摄像头的视频数据,形成对整个轨道交通区域的全方位监控,能够自动识别异常行为、人员密集度、物品遗留等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异常行为发生的瞬间发出警报,大大缩短了监控人员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时间。例如,当视频中出现人员突然倒地、奔跑或打斗等异常行为时,系统能够自动触发报警,提醒监控人员及时关注并采取措施。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了因人工监控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为轨道交通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安全数据支持,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运营效率的提升、安全管理的强化,到乘客体验的优化和行业创新的推动,大数据技术正在逐步重塑轨道交通行业的面貌。大数据技术结合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轨道交通区域的全方位监控和智能分析,提高了异常情况的发现和处理速度,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乘客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分析乘客的出行习惯和需求,轨道交通企业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乘车建议和信息服务,提升了乘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升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凌亮.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1,12(1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