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公共化学安全为背景的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作者

陈姗姗

肥东县应急管理局 安徽省合肥市 231600

摘要:从日常使用的化学制品到工业生产中的化学流程,化学在为社会带来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材料化学作为一门研究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与应用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能源、环境、电子等。本文以公共化学安全为背景,探讨了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材料化学、课程思政、化学安全、综合素质、立德树人

在当今社会,化学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化学品的广泛应用,化学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加强化学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化学安全背景下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1.1融入公共化学安全案例

在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实际的公共化学安全案例。在讲解高分子材料合成时,以某塑料厂因违规操作导致有毒气体泄漏,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探讨如何在材料合成过程中保障公共安全。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材料化学研究与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1.2解读化学安全法规政策

将化学安全法规政策融入教学内容。在讲解材料的应用时,介绍国家关于危险化学品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让学生了解在材料的研发、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规政策,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1.3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材料化学课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讲解材料的合成方法时,对比传统合成方法与绿色合成方法,强调绿色合成方法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势。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采用绿色化学技术,开发环境友好型材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公共化学安全背景下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

2.1案例分析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公共化学安全案例。在深入讲解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这一关键知识点时,以某知名电子产品因电池材料安全问题引发严重爆炸事故的真实案例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展开热烈且深入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材料化学的专业视角出发,全面剖析电池材料在选择过程中所考量的各项因素,例如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能量密度等;深入探究制备工艺的各个环节,像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电池组装的流程规范等,分析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积极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材料性能,诸如研发新型的电池材料、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等,来切实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2.2小组讨论法

运用小组讨论法,巧妙设置与公共化学安全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在讲解材料的废弃处理这一重要内容时,组织学生围绕废旧电池、塑料等常见材料的回收利用和环保处理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分组自主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行业报告以及实际案例资料,深入讨论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如对于废旧电池的回收,讨论火法回收、湿法回收以及生物回收等方法在资源回收率、环境污染程度、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废旧塑料的处理,探讨物理回收、化学回收以及填埋、焚烧等方法的利弊。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积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小组讨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关注公共化学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未来材料化学领域从业者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3实践教学法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将思政教育巧妙且自然地融入实践环节。在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反复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安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安全操作习惯。例如,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各类化学试剂的性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在实验过程中,安排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安全操作行为。组织学生参与与公共化学安全相关的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有序参观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安全设施的配备与维护等;积极参与社区化学安全宣传活动,学生们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化学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化学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公共化学安全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将安全理念贯穿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三、解决公共化学安全背景下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3.1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加强对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教师们可以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各自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经验与困惑;积极参加专题培训活动,邀请思政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授课,系统学习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与材料化学专业知识融合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材料化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寻找两者的融合点,例如在讲解材料合成过程时,可以融入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内涵。

3.2整合多元教学资源

整合和开发以公共化学安全为背景的丰富多元的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立全面、实用的教学案例库,广泛收集整理实际发生的公共化学安全案例,涵盖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编写成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教材;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课件的各个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在线教学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上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如教学视频、电子文档、虚拟实验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中,大幅增加对学生思政素养和安全意识的评价内容,例如重点考查学生对公共化学安全问题的认识深度、分析问题时的思维逻辑是否严谨、能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学生在面对公共化学安全问题时所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评价其在解决实际公共化学安全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思政素养和安全意识。

结语: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对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尽管在教学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材料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将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雅婷.高强度长时间化学发光功能化材料及其分析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聂甜甜.老化作用对生物炭吸附四环素和铜的影响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9,

[3]王雪莹.抗菌Ti3+自掺杂改性TiO2制备及细胞应激反应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