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黄海瑜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摘要:地理是刚步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新接触到的一门学科,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铺垫,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为主,知识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然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初中地理课本中选择的一些自然地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人文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以大量的知识储备为支撑。因此,在地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情境教学、大单元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旨在通过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或整合性的探究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更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有助于推动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传授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三)增强地理实践应用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强调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培养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应用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如自然、人文、经济等。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强调跨学科整合,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跨学科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中蕴含了诸多抽象而深奥的概念,如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变的气候变化等,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往往因缺乏直观感受而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节时,巧妙地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通过精心挑选并展示一系列多媒体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师将亚洲的壮丽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地理特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了诸如“亚洲的面积为何如此广阔?”等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主动探索亚洲地理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以其独特的空间性著称,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关系的直观感知能力。为此,实践活动成为了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将学生带入农田、城市建设区等真实的地理环境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得以亲身体验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亲自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土地资源利用规律的理解,还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为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地理问题时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入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它能够将原本抽象、难以捉摸的地理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场景,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案例,如日本地震引发的海陆变迁实例,以及荷兰利用先进的海洋工程技术有效应对海洋侵蚀和河流洪水的案例,来丰富课堂内容。这些鲜活的案例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震这一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巨大影响,还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海陆变迁背后的科学原理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海陆变迁概念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与地理相关的研究课题。例如,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或生态环境等问题。小组成员需要共同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富有意义的变革。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引入实际案例等多种教学策略,我们不仅成功地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学习内容,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们在亲身体验和深入探究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地理知识,更培养了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凡会.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3):141-143.

[2]刘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