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多元化策略

作者

陈翠冉 李春梅 陈紫波 熊瑞彩 曹亚伟

正定县子龙小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800 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国语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一、引言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起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 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并强调“应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然而,传统教学中存在机械重复抄写、忽视兴趣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书写规范度欠缺。基于此,探索多元化教学策略,成为提升低年级识字写字效率的必然选择。

二、情境化策略:在具象感知中建立汉字联结

(一)追溯字源,激活汉字文化基因

汉字是表意文字,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低年级教材中的象形字(如“山”“水”“木”)、会意字(如“休”“明”“森”)占比较高,教师可通过字源故事、动画演示等方式,展现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字形与字义的关联。例如,教学“日”“月”时,展示甲骨文图片,让学生观察圆形太阳、月牙形状与现代汉字的相似性;讲解“休”字时,呈现“人靠在树上休息”的简笔画,使学生直观感受会意字的构字逻辑。这种“追根溯源”的教学,既能激发好奇心,又能让汉字学习超越机械记忆,成为文化认知的过程。

(二)联系生活,构建汉字应用场景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可将教材中的生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真实情境,让汉字从课本走向生活。例如,在教室布置“识字角”,张贴学生姓名、课表、物品标签(如“黑板”“书桌”“书包”),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认读;开展“生活识字大搜索”活动,鼓励学生收集超市标签、交通标志、广告语中的汉字,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写字教学中,可让学生为家人写贺卡、给植物贴标签,将书写练习转化为实用表达。这种“生活化”情境,使汉字成为沟通工具,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亲切感。

三、游戏化策略:在趣味互动中提升学习效能

(一)设计多元识字游戏,突破机械记忆瓶颈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游戏化学习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汉字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

1. 字音辨析类:如“汉字拼音大转盘”,转动转盘认读形声字(如“清、晴、请”),区分字音与字义的关联;

2. 字形拆分类:利用磁吸汉字卡片,让学生拼拆合体字(如“江 Σ= Σ 工”“妈 Σ= Σ 女 + 马”),掌握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律;

3. 语境运用类:开展“汉字寻宝”游戏,将生字卡片藏于教室各处,学生找到后需用该字造句,在语境中巩固字义。

通过“玩中学”,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汉字的音、形、义联结,避免枯燥的死记硬背。

(二)融入书写趣味元素,培养规范书写习惯

写字教学易陷入“教师范写 + 学生临摹”的单一模式,教师可通过儿歌、口诀、故事等方式,将书写技巧转化为生动表达。例如:编创坐姿口诀:“头正肩平背挺直,两脚平放脚着地,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距”,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姿势;设计笔画故事:讲解“横”画时,比喻为“小火车平稳驶过铁轨”,强调起笔、行笔、收笔的力度变化;开展“书法小擂台”活动,展示优秀作业并颁发“书写小标兵”贴纸,通过竞争与激励提升书写兴趣。

此外,利用田字格教具、动态笔顺演示 APP 等工具,直观呈现汉字结构(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上下结构“上紧下松”),让学生在观察、模仿、修正中掌握书写规律。

四、个性化策略:在分层指导中促进差异发展

(一)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弹性教学目标

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教师需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基础,制定分层目标:

① 对识字量较大、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拓展课外识字(如成语、诗词中的汉字),鼓励自主阅读;

②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常用字,通过一对一指导纠正笔顺错误(如“火”字先写点撇,而非“人”字头),利用描红本降低书写难度。

同时,允许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前提下,自主选择书写形式(如用彩笔标注偏旁、创作汉字手抄报),满足个性化需求。

(二)多元评价激励,强化学习内驱力

传统“对错判断”的评价方式难以激发积极性,教师应构建“过程性 + 发展性”评价体系:

1. 多维评价主体:除教师点评外,引入学生自评(如“今天我学会了 3 个新字”)、同伴互评(如“他的‘心’字卧钩写得很稳”),培养自主反思与合作意识;

2. 可视化成长记录:建立“识字存折”“书写进步本”,记录学生每天认识的生字、书写的进步,定期兑换“识字小达人”“书写之星”称号;

3. 容错性反馈机制:对书写错误不简单划叉,而是用绿色波浪线 标出并示范修正,避免学生因害怕犯错而抵触书写。

通过正向激励,让学生在成就感中建立“我能学好汉字”的信心。

五、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多元化策略,本质是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将“字理”“趣味”“应用”有机融合。教师需立足教材,跳出单一模式,通过情境化激活汉字意义、游戏化增强学习体验、个性化满足发展需求,让识字写字成为学生感受语言魅力、培养审美能力、奠定文化根基的起点。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铺就一条“乐学会写、善用汉字”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第二版)[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 吴忠豪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重构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信息

1. 陈翠冉,出生年月:1989-03,女,汉族,籍贯:,所在院校:石家庄市,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方面。

2. 李春梅,出生年月:1995-02,女,汉族,籍贯:,所在院校:,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 学历: 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方面。

3. 陈紫波,出生年月:1992-0,男,汉族,籍贯:,所在院校:,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学历: 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方面。

4. 熊瑞彩,出生年月:1981-12,女,汉族,籍贯:,所在院校:石家庄市,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 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方面。

5. 曹亚伟,出生年月:1988-12,女,汉族,籍贯:,所在院校:石家庄市,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 学历:学士,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