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路径探索
姚梦燕
杭州市临平区文正小学 311100
摘要:本研究聚焦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以杭州市临平区文正小学两个班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为期两个学期的教学试验。通过整合英语与多学科知识,探索文化教学有效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显著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与英语教学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教学试验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英语作为全球交流重要工具,其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关键地位。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传递。《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小学英语教学常局限于语言知识本身,文化教学相对薄弱。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它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为英语文化教学注入活力。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教学试验验证跨学科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成果期望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实践指导,丰富英语文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学习情境,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交织中,对英语文化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与构建,加深对文化内涵理解,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包括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 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能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学习需求。
2.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英语文化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知识,而语言学习也需在文化背景中深入理解。跨学科教学可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不同学科所蕴含的文化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丰富文化语境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背后文化意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如学习英语中与建筑相关词汇时,结合地理学科中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知识,学生能更好理解词汇含义,感受不同文化特色。
三、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3.1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讲解、举例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文化知识理解和记忆也较浅。
3.2 学科融合欠缺
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相对独立,教师较少从跨学科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各学科知识分散,学生无法建立知识间有机联系,难以从多维度理解英语文化内涵,限制了综合能力提升。
3.3 评价方式不完善
对英语文化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语言知识记忆和简单应用,忽视学生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评价。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不利于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四、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路径设计
4.1 与语文教学融合,提升语言文化理解
1.文学作品对比阅读:选择英语和语文教材中主题相似文学作品,如英语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中国民间故事《夸父逐日》(《狼外婆》)。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英语版《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词汇、语法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2. 写作技巧借鉴:语文写作注重结构和修辞手法运用,英语写作同样重要。在英语文化主题写作教学中,借鉴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如在写介绍西方节日作文时,像语文写作一样,先引导学生构思文章结构,确定开头、中间和结尾内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4.2 与美术教学融合,直观感受文化魅力
1. 文化主题绘画创作:在学习英语国家建筑文化时,与美术课结合,让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的西方著名建筑,如大本钟、埃菲尔铁塔等。绘画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建筑特点、风格和背后文化意义,同时用英语介绍自己作品,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文化元素手工制作:开展文化元素手工制作活动,如在学习西方圣诞节时,让学生制作圣诞贺卡、圣诞帽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圣诞节装饰元素、象征意义等文化知识,将英语文化知识融入手工创作,增强学习趣味性和动手能力。
4.3 与科学教学融合,拓展文化认知视野
1. 科学知识与文化背景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涉及科学知识时,如太空探索、动物植物等,与科学学科教学内容结合。在学习英语中关于动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时,结合科学课上动物习性、生存环境等知识。
2. 科学实验与英语表达: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感受。如在进行简单电路实验时,学生用英语描述实验步骤、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这样既锻炼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又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五、教学试验设计与实施
5.1 研究对象
选取杭州市临平区文正小学四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各45名学生。两个班级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经前测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5.2 研究方法
1. 实验法: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期间对照班采用传统英语文化教学方法,仅在英语课堂上讲解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实验班采用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方法,按照上述设计路径开展教学活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和文化素养测试,对比分析成绩差异。
2. 问卷调查法: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变化、对英语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感受等。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设置5个等级选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
3. 课堂观察法:在实验过程中,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师教学方法、学生课堂参与度、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情况等,分析跨学科教学对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5.3 教学试验实施过程
1. 准备阶段(第1 - 2周):对两个班级进行英语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前测,了解学生初始水平。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实验要求和教学方法。收集整理跨学科教学资源,如与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相关的教学素材、资料等。
2. 实施阶段(第3 - 34周):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计划和方法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中的文化知识,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验班实施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根据设计路径,结合不同教学内容,与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活动。
3. 总结阶段(第35 - 36周):对两个班级进行英语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后测,收集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成绩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和课堂观察记录分析等,进行结论总结。
六、教学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成绩数据分析
1. 英语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前测平均成绩分别为[X1]和[X2],t值为[t1],P值为[P1](P1>0.05),表明实验前两个班级英语综合能力无显著差异。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后测平均成绩为[X3],对照班后测平均成绩为[X4],t值为[t2],P值为[P2](P2<0.05),说明实验班学生在采用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后,英语综合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班。在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分项成绩上,实验班也均优于对照班,尤其在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方面,成绩提升更为明显,表明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 文化素养测试成绩:文化素养测试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前测结果显示,两个班级文化素养测试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学生在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掌握、文化差异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策略运用等方面表现更好,说明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
6.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对跨学科教学的满意度:在对实验班学生关于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满意度调查中,88%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跨学科教学方式,认为这种教学使英语学习更有趣、更丰富;10%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只有2%的学生表示一般,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跨学科教学持积极肯定态度。
2. 学习兴趣变化:92%的学生认为跨学科教学提高了他们对英语文化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学习英语文化知识;6%的学生表示学习兴趣没有明显变化,2%的学生表示学习兴趣有所下降,表明跨学科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显著。
3. 对英语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感受:85%的学生认为跨学科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内涵,拓宽了文化视野;80%的学生表示自己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在与他人交流中能更自然地运用所学英语文化知识,说明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英语文化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进步。
6.3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对比发现,对照班传统英语文化教学课堂上,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氛围较沉闷。师生互动主要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生生互动较少。而实验班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和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文化知识。
七、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一年教学试验,验证了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英语文化教学路径的有效性。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成绩显著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在文化素养方面,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了解更深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跨学科教学改善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7.2 教学建议
1.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师应进一步挖掘和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精心选择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教学素材,使跨学科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跨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跨学科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设计分层教学活动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跨学科教学中获得发展和提高。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跨学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颜瑢.“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三策略”[J].亚太教育,2022(12):85-87.
[2]蔡奕新.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3,23(14):70-72.
[3]王环.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5(20):149-151.
[4]蔡奕新.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3,23(1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