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科学实验与习作教学完美邂逅

作者

谭燕伟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天台小学

【摘要】科学实验邂逅语文习作教学,一定会迸发出行云流水的火花,让习作教学出“奇”制胜。

【关键词】习作教学  科学实验  出“奇”制胜

稀奇  新奇  好奇  神奇  精奇

本论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新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研究(B—233 )》成果论文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朱熹在《朱子全书》中说:“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巧妙挖掘并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整合各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将科学实验活动融入习作教学中,学生写起习作来就得心应手、文思泉涌,习作教学也能化难为易、出“奇”制胜。

一、语文老师做实验,稀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科学课上科学老师带着他们做过许多实验,学生已司空见惯,不会觉得有什么新奇的。但是如果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做科学实验,带给学生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会觉得是件稀奇事,兴趣也会更高。

二、实验材料设悬念,新奇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很多,鸡蛋在水里花样游泳,手指点亮灯泡,大象牙膏,吸水的蜡烛,泡沫大爆炸……光是这些名字就很有吸引力。

语文老师做的实验不求高难度,但一定要有趣、有悬念,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特色。

我准备的实验很简单,但很有趣——让米粒跳舞。米可以煮饭,熬粥,或做成其它食品,但让米粒跳舞就有点新奇了。我在备课找实验资料时,看到这个实验就觉得很有趣,于是决定就做这个实验。那天语文课,当我带着饭盆、塑料薄膜、橡皮筋和一些米粒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惊讶不已,一个个好奇心爆棚,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兴致被快速调动起来。有的说我是不是要煮饭,有的以为我要做爆米花,有的猜我要做米豆腐……答案五花八门,还有的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当我告诉他们我要让米粒跳舞的时候,他们觉得更新奇了,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做实验。

三、实验过程巧设疑,好奇

见学生兴趣被调动了,我就说:“我要先给小米粒搭个舞台,请个助手来协助我,其他同学仔细看我们怎么搭舞台的哦。”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想上来当助手。我和小助手一起,把塑料薄膜盖在饭盆上,撑开橡皮筋,用橡皮筋把薄膜箍紧,再拉了拉塑料薄膜的边缘,使薄膜更平整。我一边搭舞台,一边让学生汇报我们的动作并板书在黑板上,让他们也做好记录。

搭完舞台我让学生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

……”等连接词和动词完整地说说搭舞台的过程。学生发言特别积极,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也纷纷举手了。

等学生说完搭舞台的过程,我把米粒洒在舞台上,让学生鼓掌欢迎小米粒跳舞。学生的掌声特别热烈,并且仔细看着台上的小米粒,生怕错过精彩情节。当然,小米粒没有动。我就问学生跳舞需要配什么。有的说要鼓掌欢迎,我就让他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小米粒表演舞蹈,小米粒没动;有的说要音乐,没有音乐跳不了舞,于是我请了一个特别积极歌声特别洪亮的学生来唱歌,可小米粒还是没有动;有的可能想到了科学课上静电吸引小纸片的实验,说要摩擦起电吸起小米粒,我也让他们试了,小米粒还是一动不动。这时我问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学生的想法可谓千奇百怪。

“它太傲慢。”

“它要工资。”

“它架子太大。”

……

学生的思维也被调动起来了。

四、实验结果出真相,神奇

在他们束手无策时,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鼓,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因为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并用力敲起了鼓。学生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薄膜上的小米粒。当他们发现鼓声一响,米粒就跳起来了,便激动得大声叫了起来。我变换节奏和力道敲着鼓,米粒就跳得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有的米粒居然跳下了“舞台”。

做完实验,我让学生说说刚刚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引导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感说清楚、说完整。大家妙语连珠:

“米粒时而慢慢地转圈圈,时而飞快地玩蹦床。”

“米粒真的跳起舞来了,有的跳起了华尔兹,有的跳起了街舞,有的跳起了迪斯科。”

“有的米粒可能比较文静,蹲在舞台上当背景;有的米粒太过热情跳下了舞台,是想和我们互动吗?”

我则根据他们的讲述在黑板上板书关键的词语,并给予鼓励。

五、实验习作有成效,精奇

整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做完实验,讲完实验过程,我就让他们猜一猜鼓声让米粒跳舞的原因,很多孩子想到了是声波的震动让米粒跳起来的,声波越强,米粒跳得越高越快;声波越弱,米粒跳得越低越矮。

这一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文思泉涌,不但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写得清楚又生动,还把做实验时同学的反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得非常细腻,生动有趣的习作一篇接一篇,篇篇都很精奇,成效令人惊喜。

一堂做实验,写作文的课,既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资源,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和感悟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让科学实验与习作教学完美邂逅吧!因为科学实验邂逅习作教学,一定会迸发出行云流水的火花,让习作教学出“奇”制胜。

参考文献《2022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朱子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