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结构化估算视角下“计数单位”的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邹灿灿

宁波前湾新区世纪城实验小学

摘要:在结构化估算的视角下探讨“计数单位”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计数单位作为数学的基础概念,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始终,是构建学生数感、量感以及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石。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日益强调知识的结构化与整合,而计数单位作为数与运算主题的核心概念,其教学自然也应遵循这一理念。

关键词:结构化;计数单位;教学策略

引言:

通过结构化估算的视角来审视计数单位的教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计数单位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和价值。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给出大致答案,更强调对数量关系的直观感受和判断能力。而计数单位正是连接精确计算与估算的桥梁,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运算的本质以及估算的策略。

一、结构化估算视角下“计数单位”的教学特点

(一)强调计数单位的核心地位

在结构化估算教学中,计数单位被明确置于数与运算领域的核心概念地位。它不仅是理解数字构成、数值大小以及数序关系的基础,更是进行精确数学运算和快速估算的关键所在。通过深入讲解和强调计数单位的重要性,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的直观感知和深刻理解,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石。同时,这也为学生掌握估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注重知识的结构化与整合

结构化估算教学注重将计数单位与估算策略、数学运算等核心知识点紧密整合,构建一个系统化、连贯的知识体系。这种整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数单位在数学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计数单位进行估算和运算,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估算能力和数学运算技巧。通过这样的教学整合,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认知框架,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结构化估算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教师不仅传授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更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单位作为估算的基础,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数感和量感。这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本质和量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迅速而准确地运用估算技能进行大致的计算和判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还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估算技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结构化估算视角下“计数单位”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计数单位的基础地位

在估算教学中,强化计数单位的基础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学生对计数单位有清晰、准确的理解,我们在讲解“百以内数的估算”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个、十、百等计数单位的基本概念。这些计数单位不仅是数学运算的基础,也是进行估算时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具体的数轴或实物进行演示。例如,通过数豆子或数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10个豆子可以组成1串,即10个一等于1个十;同样地,10串豆子可以组成1大捆,即10个十等于1个百。这样的实物演示不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计数单位的意义和作用,为后续的估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估算策略与计数单位

在估算教学中,将估算策略与计数单位紧密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在估算中的应用,我们在讲解“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估算”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将非整十、整百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仅能够简化计算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的估算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在估算“387+204”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发现387接近390,且390是整十数,便于计算;同样,204可以看作200,也是一个整百数。于是,我们可以将387估算为390,204估算为200,然后进行相加,得出估算结果大约在600左右。这样的估算过程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数单位在估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这种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实践应用与情境模拟

在估算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估算情境是提升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将估算练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计数单位进行估算,从而加深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购物情境为例,我们可以模拟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给出商品A和商品B的价格,分别是47元和29元。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单位进行估算,将47元看作接近的整十数50元,29元看作30元,这样估算起来就更为简便。学生将这两个估算后的价格相加,得出总价大约是80元。通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估算能力。同时,这种贴近生活的估算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估算学习中来,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反思与总结

在估算练习后,鼓励学生反思估算过程,分析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总结估算经验。在完成一系列估算练习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例如,讨论“721+296”的估算过程,学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将721看作700,296看作300,得出估算结果1000;或者将721看作720,296看作300,得出估算结果1020。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学生可以总结出更准确的估算策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找出改进的方法。

结语:

在结构化估算视角下,“计数单位”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更提升了他们的估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将计数单位与估算策略紧密结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估算情境,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数学思维和估算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将能够更加自信地运用估算技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丁志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开展路径[J].华夏教师,2024,(35):101-103.

[2]方小华.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24):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