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估算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作者

宁爽

长春新区北湖明达学校130000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实施,估算能力作为数感培养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常被误解为简化计算,教学内容零散、方式单一,忽视了其思维价值与应用意义。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需构建系统的估算教学策略,强化情境化与探究性,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合理运用估算方法,从而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契合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求。

一、当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常将估算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强调运算技能而忽略估算背后的思维价值。部分教师将估算等同于“取整再算”的机械操作,未引导学生理解多样策略,限制了估算能力的发展。教材中估算内容零散分布,缺乏纵向衔接,难以形成系统认知;课堂上多以“四舍五入”“凑整法”等技巧讲解为主,缺少结合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探究,学生难以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加之课时紧张,估算往往被压缩为“课前导入”或“课后补充”,缺少完整流程支持。评价方式以结果为主,忽视对学生数感、策略选择和合理判断过程的考量,导致教师缺乏实施估算教学的动力与方向,制约了估算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二、估算能力的核心价值及发展规律

估算作为近似计算方式,重在把握问题本质和判断结果范围,是培养学生数感和数量意识的重要途径。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提升量感与判断合理性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购物、预算与测量等情境。从认知发展角度看,估算能力具有渐进性和策略性,需要在数感、逻辑推理和运算策略等认知基础上逐步形成。有效的估算教学应重视学生对数的理解过程,避免将估算简化为技巧灌输。教师应设计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正与优化估算策略,进而形成灵活高效的思维方式。

三、基于估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优化路径

优化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应从课程设计、课堂实施与评价机制三方面协同推进。课程设计上,应将估算内容系统整合进整数、小数、分数等模块,构建多样化策略体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估算策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比较策略效果,并通过交流讨论拓展思维。教师应转变为策略引导者和思维促进者,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与策略选择。在评价方面,应采用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价,关注估算中的逻辑性与表达力,鼓励尝试与反思,强化学生估算意识与能力。

四、优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成效分析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优化估算教学策略,学生的估算能力与整体数学素养均表现出积极变化。以某市一所小学为例,数学教师通过实施“估算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估算策略,并在生活化任务中反复练习、反思与运用。通过前测与后测比较发现,参与教学实验的学生在估算题型上的平均得分提升了 15.3% ,学生在解答含有估算内容的综合性问题中展现出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此外,通过学生访谈与课堂观察发现,学生普遍表示“估算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了”“原来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本领”,其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显著增强。教师在教学反馈中也表示,优化后的估算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数感与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估算教学的深化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使课堂更加开放、包容与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长期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途径。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估算内容零散、策略单一、教学形式呆板、评价导向片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应进一步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估算策略的发展特点,推动估算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系统化、常态化,并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估算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可能,为实现学生核心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娟 . 以问题激发思维成长——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J]. 成才 ,2024,(S1):74-75.

[2] 李凤 .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 :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J]. 成才 ,2024,(S2):128-129.

[3] 王美敬 .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 山东 省 济 宁 市 金 乡 县 兴 隆 镇 中 心 小 学 ;,2024:181-183.DOI:10.26914/c.cnkihy.2024.06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