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太阳能与蓄电池联合供电的天然气生产场所供电中断应对策略

作者

王玉梅 黄英 柳茂

1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四川泸州,646000; 2华油公司自贡西部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 本文针对无市电接入,采用太阳能+后备电源(蓄电池)供电的天然气生产场所因天气原因导致供电中断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太阳能与蓄电池联合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点,探讨了天气因素对该供电系统的影响机制,包括光照不足、极端温度等情况。随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供电中断的策略,如优化蓄电池容量配置、采用智能充放电控制策略、引入备用发电设备以及加强系统监测与维护等,并对各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可有效提高此类天然气生产场所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保障天然气生产的连续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天然气生产;太阳能;蓄电池;供电中断;应对策略

1. 太阳能与蓄电池联合供电系统概述

1.1 系统组成

(1)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与蓄电池联合供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通常由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成,这些单元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以提高发电效率和适应不同的负载需求。太阳能电池板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发电效率、耐候性、安装角度和方位等因素。

(2)蓄电池

蓄电池是系统的储能装置,它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蓄电池的类型有很多,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每种蓄电池都有其优缺点。蓄电池的容量和放电深度是选择蓄电池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3)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负责监控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状态、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它包括逆变器、充电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组件。控制系统需要具备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发电、储能和供电过程。

1.2 系统工作原理

(1)太阳能电池板发电

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将其转换为电能。这种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天然气生产场所使用。

(2) 蓄电池储能与供电

当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超过天然气生产场所的即时需求时,多余的电能将被蓄电池储存起来。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的调节,确保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当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提供足够的电能时,蓄电池将释放储存的电能,以保证天然气生产场所的稳定供电。

(3)系统运行模式

太阳能与蓄电池联合供电系统通常有三种运行模式:独立运行模式、混合运行模式和备用运行模式[1]。

独立运行模式:当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足够时,系统完全依靠太阳能供电,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混合运行模式: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共同为天然气生产场所供电,蓄电池在必要时释放电能,以补充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不足。

备用运行模式:当太阳能电池板无法发电或蓄电池电量不足时,系统将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如市电或其他发电设备,以保证天然气生产场所的稳定供电。

2. 天气因素对供电系统的影响

阳光辐射强度: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效率直接受到阳光辐射强度的影响。阴天、多云或雨天,阳光辐射强度减弱,导致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下降,进而影响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温度: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的运行效率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电池板和蓄电池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高温会导致电池板效率降低,蓄电池容量下降;低温则可能导致电池板输出功率下降,蓄电池自放电加快。

风速:风速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角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风速过大可能导致电池板倾斜,影响发电效率;风速过小则可能导致电池板积尘,降低发电效率。

湿度:高湿度环境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表面产生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湿度过大还会影响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

降水:降水天气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表面积聚水分,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降水还会导致地面短路,增加供电系统的故障率。

雪灾:雪灾天气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积雪,降低发电效率。同时,积雪还可能对电池板和蓄电池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

为应对天气因素对供电系统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质量,确保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发电效率;对蓄电池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其低温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定期清理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表面,保持其清洁;在易受雪灾影响的地区,安装防雪装置,降低积雪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供电系统监测和维护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供电系统故障。

3.解决供电中断的策略

3.1优化蓄电池容量配置

通过对天然气生产场所的用电负荷进行精确统计和分析,结合当地历史天气数据,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确定合理的蓄电池容量。例如,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日照时长和用电负荷概率分布,计算出满足一定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蓄电池最小容量。

3.2智能充放电控制策略

采用先进的智能充放电控制器,能够根据蓄电池的电量状态、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以及负载的用电需求,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例如,在光照充足时,优先对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当蓄电池电量接近饱和时,切换为涓流充电模式,以延长蓄电池寿命;在蓄电池电量较低且太阳能不足时,自动限制非关键负载的供电,优先保障关键生产设备的运行[2]。

3.3引入备用发电设备

配备柴油发电机或小型风力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当太阳能与蓄电池供电系统出现供电中断风险或已经中断时,启动备用发电设备。柴油发电机具有功率稳定、可靠性高的特点,但存在燃油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小型风力发电机可在有风条件下补充电能,但受风力资源的不确定性影响。因此,可根据天然气生产场所的实际环境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备用发电设备并设计切换控制机制。

3.4加强系统监测与维护

建立完善的供电系统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蓄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以及负载的用电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前预警。同时,定期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清洁维护,检查蓄电池的连接线路和电解液状态,确保系统各部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系统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

3.5策略实施效果评估

(1)可靠性评估

通过建立供电系统可靠性模型,对比采用不同策略前后系统的停电时间、停电频率等可靠性指标。例如,优化蓄电池容量配置和智能充放电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少因光照不足导致的停电时间;引入备用发电设备可显著降低系统的停电频率,提高整体可靠性。

(2)经济性评估

分析各策略的实施成本,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燃料消耗等费用,并与因供电中断造成的生产损失进行对比。例如,虽然备用发电设备的购置和运行成本较高,但与天然气生产长时间中断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相比,在经济上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4.结论

对于无市电接入,采用太阳能+后备电源(蓄电池)供电的天然气生产场所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供电中断问题,通过优化蓄电池容量配置、采用智能充放电控制策略、引入备用发电设备以及加强系统监测与维护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供电中断风险,保障天然气生产的安全与连续进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天然气生产场所的具体情况和当地气候特点,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策略,以实现经济效益与供电保障效果的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1]廖志凌.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管理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4,7(21):37-38.

[2] 吴理博.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稳定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4,11(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