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毛偲颖
湖北省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1 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1 全面性原则
动态成本控制应贯穿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涵盖项目的各个阶段,从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结算等。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直接成本,如人工、材料、设备等费用,还要考虑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同时,要对项目参与各方进行全面管理,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确保各方在成本控制上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实时性原则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成本是动态变化的,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工程变更、工期延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动态成本控制必须具有实时性,及时跟踪和监控成本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收集、分析和反馈成本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例如,当材料价格发生大幅波动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调整采购计划或变更合同条款,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1.3 目标性原则
动态成本控制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应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等进行合理确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将总成本目标分解到各个具体的成本项目和阶段,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目标体系。通过对各目标的监控和考核,确保每个子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达成。同时,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项目的动态变化。
1.4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为了确保动态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和权力,并将成本控制的绩效与他们的利益挂钩。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在成本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赋予相应的权力,使他们能够在职责范围内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在成本控制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因工作失误导致成本超支的,要进行相应的惩罚。通过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2 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 项目前期的成本预估与规划
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项目前期的动态成本管控是确保工程成本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基础环节。首要任务是开展全面系统的成本预判工作。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研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方案等关键性文件,紧密结合当前建材市场行情、设备价格波动特征以及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运用严谨科学的测算方法,对项目总体成本支出作出初步研判。以新建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必须充分考量各楼层功能分区对建筑结构、装修标准的差异化要求,从而精准预估相关材料及人工成本支出。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土地出让成本、前期手续办理费用等配套性支出。在成本规划工作中,必须科学制定系统完备的成本控制目标体系和实施方案。依据前期测算的总体成本指标,将其合理分解落实到各具体项目阶段和关键工作环节,严格划定各阶段成本控制的红线标准。以基础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装修装饰阶段等重要节点为例,应当分别设立符合实际的科学成本目标,为后续动态成本管控工作提供清晰明确的实施路径。同时,要建立健全成本预警响应机制。通过科学设置成本预警指标体系,当监测到实际成本临近或超出预警阈值时,能够及时启动预警程序,督促相关责任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调整,切实防范成本风险,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可控。
2.2 施工阶段的成本实时监控与调整
施工阶段作为动态成本控制的核心关键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落实。在此重要阶段,要建立健全成本实时监测机制,确保全过程精准把控。一方面,要重点抓好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管控工作。建筑材料作为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项目总成本。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公开招标、市场询价等科学方式,择优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在价格合理时机及时开展采购工作。另一方面,要从严从实抓好人工成本管控。科学统筹施工人员配置,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着力提升劳动效率,坚决杜绝窝工、怠工等不良现象,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施工人员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积极性,切实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在施工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情形,这些因素都将对项目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必须严格规范设计变更审批程序,强化变更管理,确保各项变更符合必要性、科学性原则。针对工程索赔事项,要秉持及时高效处置原则,精准界定责任主体,坚决杜绝非必要成本支出。当实际成本与成本计划出现偏差时,应当立即启动纠偏程序,深入剖析问题根源,采取差异化整改措施。具体而言,若因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超支,可采取优化材料采购方案或探索替代材料等举措;若因施工进度滞后造成成本增加,则需科学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全力保障工程进度有序推进。
2.3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核算与总结
竣工结算阶段是项目成本管控成效的全面检验环节。在此关键阶段,必须严格开展精准的成本核算工作。要系统梳理项目建设全过程各项费用支出,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可靠、准确无误。要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结算报告,对工程量、单价等核心要素进行全面细致核查,坚决杜绝高估冒算行为。同时,要深入开展项目成本管控工作的总结评估。通过实际成本与成本计划的对标分析,科学评价成本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要深入剖析成本管控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系统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此外,要着力建立健全成本数据库体系,对本次项目成本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和系统化存储,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历史参考依据,持续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动态成本控制能力。
3 结语
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更是适应现代工程项目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通过将全面性、实时性、目标性以及责权利相结合等原则贯穿于项目各阶段,能够有效提升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在实践过程中,前期的科学预估与规划、施工阶段的实时监控与调整,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精准核算与总结,共同构成了动态成本控制的完整闭环体系。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经验的积累,动态成本控制方法将进一步完善,并在更多工程项目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尚杰 . 动态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江苏建材,2025,(02):166-167.
[2] 张海英 . 动态成本控制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居舍,2025,(07):177-180.
[3] 杨俊芳 . 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