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圈视角下的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实践
熊婧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第一分园211100
摘要:本研究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了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实践的新路径。通过利用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激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得到培养,实现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大班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全面发展
一、引言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生命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生命教育论强调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主张教育要从生活出发,为生活服务,并在生活中得到充实和发展。陶行知的生命教育观对幼儿音乐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大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音乐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尝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实践的新路径。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由三大原理组成:一是“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了生活,教育应当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二是“社会即学校”,主张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将教育的范围扩展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三是“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学、做的统一,认为教学应当在做中进行,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陶行知生活圈视角下的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实践
(一)利用生活中的音乐素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将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引入大班幼儿的音乐教学中。例如,引导幼儿听辨各种音响的效果,如风吹草动、树木摇曳、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等大自然的音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喇叭声、门铃声、脚步声等。这些生活中的音乐素材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伴奏乐器,如用筷子敲击碗碟、用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水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等,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发现不同物品的音质、音调的不同,并尝试根据乐曲的性质来选择匹配,进行打击乐演奏。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在大班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尝试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园、吃饭、午睡等,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示,选取一首固定的乐曲。在有明确方向的音乐或者是钢琴声中,孩子们可以逐渐培养出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以增强对不同的音乐曲调、速度、力度和情绪的感知和辨别能力。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来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绪,比如在语言活动中的诗朗诵和讲故事中的配乐,在美术活动中给孩子们放一些欢快的背景音乐。这既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又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修养与美感。
(三)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原理强调教、学、做的统一,认为教学应当在做中进行。在大班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尝试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我们可以先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物品的音质、音调的不同,并尝试根据乐曲的性质来选择匹配进行演奏。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创编简单的乐曲或舞蹈动作,让他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四)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当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在大班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应当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和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例如,对于音乐感受力较强的幼儿,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欣赏更复杂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节奏感较好的幼儿,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进行打击乐演奏或舞蹈表演等活动;对于喜欢唱歌的幼儿,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唱多练,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四、陶行知生活圈视角下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实践的效果分析
通过在大班幼儿音乐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幼儿们接触到了更多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形式,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表现音乐。
(二)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幼儿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创造音乐。他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物品作为伴奏乐器进行演奏;可以尝试创编简单的乐曲或舞蹈动作;还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和理解音乐作品。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
通过音乐来渲染气氛、调动兴趣、激发情感等方式,我们成功地引导幼儿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他们能够在日常活动环节中自觉遵守规则和要求;能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还能够在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四)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在大班幼儿音乐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和实践环节,我们成功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他们不仅在音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还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趋势;也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了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实践的新路径。通过利用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等方式,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将对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的运用与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其教学方式与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也期望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的运用与实践,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重视,以促进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倩.大班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组织与实践[J].教育界, 2024(36).
[2] 唐子淳.韵律活动提升大班幼儿模式能力的实践研究[D].成都大学,2024.
[3] 石晶晶.民族音乐融入大班幼儿生活的教育与实践[J].漫动作, 2023(3):104-106.DOI:10.3969/j.issn.1672-6812.2023.0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