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实施ERAS护理的临床研究
李美含
沈阳市儿童医院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纳入30例病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术期ERAS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策略,能显著优化其各项临床观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ERAS护理;并发症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泌尿外科疾病治疗领域的标准术式之一。该术式通过建立人工气腹,利用腹腔镜成像系统和微型手术器械,在放大视野下进行精细操作,具有手术创口微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微及康复周期缩短等特点[1]。然而,腹腔镜手术仍存在术后疼痛、肠麻痹、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风险,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2]。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通过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下的多模式干预策略,优化围术期管理流程,旨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器官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通过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影响,以期为优化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实证依据,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纳入30例病例。对照组:男女比17:13;平均年龄(61.21±3.53)岁;研究组:男女比16:14;平均年龄(60.37±3.77)岁。两组个人信息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报备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并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②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感染或恶性肿瘤晚期等严重基础疾病;②腹腔手术史或严重粘连。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12h禁食,6h禁饮,术前一天进行清洁灌肠;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术中液体平衡,常规留置导尿管及引流管;术后常规禁食至肠蠕动恢复,按需镇痛,术后卧床休息并逐步恢复活动,常规拔除导尿管及引流管,观察并发症。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术期ERAS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给予口服营养补充;术前6h禁食,术前2h可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流程、ERAS理念及术后康复计划,减轻患者焦虑;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及床上活动训练,增强术后康复能力。②术中护理:根据患者中心静脉压、每搏输出量等精准控制液体输入量,避免液体过负荷或不足,维持循环稳定;使用保温毯、加温输液器、暖风机等设备维持患者核心体温在36.5℃以上,防止低体温引起并发症;尽量减少术中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气腹压力(维持10-12 mmHg)以降低术后疼痛及肠麻痹风险;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短效麻醉药物,联合硬膜外麻醉或区域神经阻滞,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用量,促进术后快速苏醒;术前30-60min静脉注射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风险。③术后护理:术后4-6h鼓励患者饮用清液,术后第一天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饮食;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局部麻醉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术后6h鼓励床上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术后24-48h内评估拔除导尿管及引流管指征,尽早拔管以减少感染风险。
1.3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指标:包括首次排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长4个评估方面。
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肠麻痹、深静脉血栓、腹胀、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值±标准差()呈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以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值<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恢复指标
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且符合美学要求,深受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青睐,已成为微创外科发展主流趋势。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视为该技术的金标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医生操作水平提升,微创腹腔镜技术已在普外科多个手术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其适应证涵盖急慢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腹壁疝、结直肠病变、脾脏疾病及肾上腺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尽管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但其术后仍存在疼痛、肠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因此,实施科学、系统围术期ERAS护理措施对优化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赵华清等研究结果相近,究其原因:(1)ERAS护理通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术后生理功能恢复:手术应激反应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重要因素,其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抑制及代谢异常,延缓术后康复。ERAS护理通过术前缩短禁食时间、术前碳水化合物负荷及心理干预,显著降低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2)ERAS护理通过优化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病理生理基础: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ERAS护理通过微创操作、减少气腹压力及短效麻醉药物使用,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及炎症反应。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策略,能显著优化其各项临床观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康晓莉,蔡万红,陈莉莉.系统化护理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7):221-223.
[2]谢国红,谢继英.快速康复护理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