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环渤海地区樱桃产业差异分析

作者

张佳慧 许一鸣 王瑞鑫 刘奕斯淇 黄志坚 牛漫嘉 田远涛

天津仁爱学院智算工程学院 天津

一、樱桃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樱桃产业概况

樱桃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水果之一。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樱桃栽培面积已达 123 万hm²,年产量约85 万t,年产值超百亿元[1]。樱桃产业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贵州、四川、江苏等地,其中山东的樱桃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8.9%,是我国最重要的樱桃产区 [2]。

(二)烟台樱桃产业发展现状

烟台是中国甜樱桃栽培的发源地,自 1871 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引进首批甜樱桃品种至今已有 150 多年的栽培历史 [3]。目前烟台市甜樱桃栽培面积达 22.700hm2 ,年产量 20.58 万 t,分别占全国的 9.9%和15.3%,占山东省的 23.4% 和36.3%[4]。福山区作为核心产区,种植面积 7,333.33hm²,年产 4.21 万 t,占全市的 30.55% 和 19.53%[4]。

烟台樱桃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运营模式:

品种结构优化:早中熟品种占 70% ,晚熟品种占 30% ,主栽品种包括美早、红灯、萨米脱等,近年来黑珍珠、布鲁克斯、俄罗斯 8 号等新品种发展迅速 [4]。

设施栽培领先:设施栽培面积 666.7hm2 ,采用暖棚、冷棚和遮雨棚等多种形式,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实现错峰上市[4]。

产业链完整:形成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电商销售占比达 35% ,年销售额近 8 亿元 [4]。

品牌价值凸显:“烟台大樱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6.93 亿元,拥有40 个注册商标,49 个有机产品认证和10 个绿色产品认证[5]。

(三)樱桃产业发展现状

樱桃产业主要分布在蓟州区,作为京津冀“绿心”,蓟州区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樱桃产业发展[6]。但与烟台相比,樱桃产业存在明显差距。

樱桃产业存在多重制约,各环节短板相互阻碍产业升级:种植模式上规模化水平滞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且缺乏集中连片基地,导致标准化管理难推行、先进技术落地受阻、规模效应无从显现;品种结构呈现同质化困局,主栽品种局限于美早、红灯等传统类型,新品种引进推广迟缓,使产品供给与多元化市场需求脱节,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竞争力持续弱化;生产保障环节设施栽培短板显著,其占比远低于烟台、大连等主产区,致使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上市周期调控乏力、产量与品质稳定性欠佳 [7];产业链条增值能力不足,产业聚焦初级农产品销售,因深加工环节缺失、冷链物流配套滞后,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各环节协同效应未能释放 ;品牌建设影响力匮乏,缺乏区域标志性品牌,市场认知度与美誉度偏低,在同类竞争中差异化优势缺失,直接制约产品溢价与产业可持续发展[9]。

二、与烟台樱桃产业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差异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适宜、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樱桃生长发育和糖分积累。而蓟州区虽地处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过渡带,土壤贫瘠、盐碱化严重,需通过浅耕透水洗盐、基质压盐等措施改良土壤才能满足樱桃种植需求。

(二)种植历史与技术积累

烟台作为中国甜樱桃栽培的发祥地,拥有 150 多年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形成了成熟的栽培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3]。而樱桃种植起步较晚,技术储备不足,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度低[7]。

(三)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烟台市制定了《烟台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每年财政投入不少于 800 万元打造种苗创新中心,并出台政策鼓励设施栽培和规模经营 [5]。市虽将乡村振兴列为“十项行动”之一,但对樱桃产业的特异性支持政策不足,缺乏系统性规划。

(四)产业组织化程度

烟台形成了“协会+ 产业联盟+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拥有大樱桃专业合作社450 余家,家庭农场50 余家,组织化程度高 [5]。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松散,难以形成规模效。

(五)市场体系建设

烟台建有全国最大的大樱桃交易市场,电商销售体系完善,物流专线发达,与顺丰合作开通冷链干线 57 条,确保产品新鲜度 [1]。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产销对接不畅,

制约了樱桃产业发展[8]。

三、樱桃产业提升路径

(一)优化品种结构与栽培技术

以品种迭代与技术革新为核心突破点,重点引种布鲁克斯、俄罗斯 8 号等优质中晚熟品种,搭配推广早熟品种形成错季上市格局,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局 [4]。将防霜遮雨棚、暖棚等设施栽培纳入政策性保险并对规模主体予以补贴,强化抗风险基底[7]。同步推广水肥一体化、数字化墒情监测、智能温控等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生产效率与品质双提升。

(二)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构建“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链条增值体系,开发樱桃果汁、果酒、果脯等深加工产品,配套建设自动化冷库与气调库延伸保鲜周期。联合物流企业开通专属货运专线,在高速路口设服务专区畅通运输节点 [8]。依托蓟州旅游资源发展采摘体验、农家乐等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释放多元价值。

(三)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以区域品牌塑造为抓手,整合资源打造“蓟州樱桃”公用品牌,推行统一包装、标准与推广策略[9]。创新“云展 + 地展”双线会展模式,借力抖音、淘宝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拓宽销路。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全程质量溯源体系,以透明化品控筑牢消费者信任根基。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聚焦组织化程度提升,培育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组建樱桃产业联盟与专业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增强市场议价能力。依托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职业农民系统培训,破解产业人才断层瓶颈。

(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构建全周期政策保障框架,建议参考烟台培育模式,由市财政每年定向拨款,设立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品种改良、设施升级与技术推广。创新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缓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压力 [7]。将樱桃种植全面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双维度降低自然与市场风险。

四、结论

通过对烟台和樱桃产业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樱桃产业在品种结构、栽培技术、产业链建设和品牌营销等方面与烟台存在明显差距。应充分借鉴烟台的成功经验,立足都市农业特点,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位优势,从品种、技术、产业链、品牌和政策五个方面协同发力,推动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樱桃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以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具体机制。

参考文献

[1] 邱紫阳. 乡村振兴背景下烟台市樱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 特产研究 , 2024, 46(02): 165-169.

[2] 刘照银 , 王永菊 , 杨丽丽 , 等 . 鲁中南地区大樱桃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J]. 中国果树 , 2024, (07): 139-142.

[3] 张序 , 李延菊 , 李芳东 , 等 . 烟台甜樱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展望 [J]. 落叶果树 , 2024, 56(03): 6-9+2.

[4] 李晓, 崔丽静, 李海涛 , 等 . 福山大樱桃种苗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烟台果树 , 2025, (03): 14+20.

[5] 郝信波, 郭晓伟, 刘晓静, 等. 推进福山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分析 [J]. 中国果菜 , 2024, 44(07): 85-88.

[6] 武彦辰 , 张戈 , 徐嵩 . 超大城市远郊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评价及耦合分析——以市蓟州区为例 [J]. 小城镇建设 , 2024,42(10): 30-39.

[7] 郭雪彦, 高雯丽. 蓟州农产品销售扶贫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21, (07): 68-69.

[8] 刘刚 . 推进具有现代大都市农业特点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J]. 农学院学报 , 2025, 32(02): 65-68.

[9] 张华颖 , 于澎湃 , 梁晨 . 农业地展对种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探究——以 2022 中国种业振兴大会地展为例 [J]. 智慧农业导刊 , 2023, 3(08):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