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究
华利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的实施,对学生、家长都有一定的“减负”作用。实施“双减”,可以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和校外学习压力,大力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双减”政策的颁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课堂,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目前的“双减”形势下,教师要做好减少无意义、重复和低效作业的“减法”,同时要做好多布置“量少质高”和“以一当十”的作业“加法”。
关键词:减重提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最佳设计
一、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一)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效果
通过设计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巩固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顺基本语文学习方法,并形成核心学科价值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与完成是教师何学生之间一种较为重要的交流方式。通过作业的完成程度判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内容吸收的目的。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能够充分发挥作业诊断的作用,为教师提供真实有效的学生数据支持,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推进实践运用,提升学习能力
通过设计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增强基础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丰富审美情趣,形成文化意识,保证语言的正确使用,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优化,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提供教育信息回馈、适时地调整课程、优化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建立一套动态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科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成以德为本的首要教育使命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
(一)创新作业方式,多样本作业的设计
1.设计独立自主研究作业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创造更多类型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所谓自主研究探索性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通过课文提出问题并回答。 探索性作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业的制定中,锻炼学生对其他事物下结论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落花生》课文的讲述中,老师在讲授了这门课程之后,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有什么看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如何安排课外作业?"教师提问后,有些同学建议重新朗读一次,把好的字和好的句子都记下来,然后再练习。有些同学认为,应该去找一些与他们所写的作品或作品内容类似的课外作品来阅读,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那么教师当堂就可以布置这种探究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性与积极性的作业,因为是他们自己提出的,学生们也能够更好的完成。
2.设计课外活动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很明显,光靠教材上的文字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在开展课外拓展培训的同时,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要活泼有趣,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从基本知识开始,尤其是阅读文献书目的选取上,要结合班内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材,图书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谨慎地选用图书。比如,在《草船借箭》一节课结束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空城计》、《火烧新野》等《三国演义》的其他作品。下次的阅读课堂,邀请同学们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并讲述原因,如何以及发生的事情。通过课外延伸式作业,每位同学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并累积大量的阅读资料,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创新语文作业,设置动态作业
1.“诊断性”作业的设计
“诊断性”作业是在课前预习中应用的,它是一种先进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发放诊断性的作业,使学生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情况下,发现问题所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贯彻这一点,以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众所周知,不论学什么科目,都要提前作好预习,因为预习可以使学生迅速发现学习的要点,明确学习的目的,使自己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状态。在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安排评析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预习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时间,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设计开放表达作业
传统的家庭作业形式太过单一,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又太短,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表达上的欠缺。长此以往,会让他们丧失斗志,丧失表现的欲望。从“双减”的观点来看,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闲暇时自己搜集资料,强化对资料的综合与甄别。
3.设计生活的工作
当前,生活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强调了作业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其目标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中有很多语文学习材料,可以观察到的东西很多,从社会事件到路边的植物,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引入生活要素,让他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琐事,并主动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引导他们去体会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让同学们多关注生活中的生字词,将所搜集到的生字词汇集成“好字好句”,既能拓展词汇量,又能将学生丰富的感情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们需要在日常作业设计过程中做到“减量、增效”,以使教育更加有效。教育应从传统的教材知识教育转向以人为本,从观念上反思作业的价值,确立与重构作业设计的观念,开展有效的实践性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此为契机,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制订适合不同学生的作业方式,并对现行的作业系统进行优化,以开放式、生活化的作业方式为主,通过对学生语文思维、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作业设计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策略[J]. 文渊(小学版),2021(7):2086-2087.
[2] 胡金凤.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 情感读本,2022(11):70-71.
[3] 张芹.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分析[J]. 情感读本,2022(20):97-99.
[4] 刘洋. 浅析"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5):215-216.
[5] 林春虹.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 读与写,2022(19):46-48.
[6] 刘碧玉.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