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初探
翟艳霞
扶沟县江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461315
“本文系2024年度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研究》(立项编号:zkjy24254015)研究成果”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业表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已成为评判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优化师生互动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其核心不仅仅在于简单的行为互动,更在于通过这一互动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互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一、师生互动策略实施的重要性
(一)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提升教学效率至关重要。这种互动不仅能有效推进教学环节的展开,还能通过双方的沟通,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能共同对课堂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到更多学生,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巧妙设计并组织师生互动环节。这样的互动并非为了形式上的互动而设置,而是旨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注于课堂内容,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二)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自己视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以平等、适当的姿态参与学生的讨论。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衔接,促进师生间的深入交流,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以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机出示计算题,如“360-240÷4×3”。此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同桌或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积极参与各小组的讨论,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探索正确的解题方法,深入理解运算规律。在交流讨论中,教师的参与和引导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保障学生学习时间,激发学习积极性
师生互动的核心在于促进师生间的多向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避免长时间的单向授课,确保留有足够的互动时间,以免削弱互动效果。为此,教师应精心规划互动环节,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
在讲解知识点或习题时,教师不宜过早揭示答案,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寻知识或习题的关键所在。这种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当然,在强调师生互动的同时,我们也应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尽管现代教育鼓励释放学生的天性,但并不意味着课堂可以无序喧嚣。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点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同时确保课堂纪律得到遵守。
以《观察物体(三)》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观察平面图形来还原立体图形的摆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发一些相同大小的小正方体,让他们自主尝试摆放并展示不同的摆法,以此作为课堂导入。随后,教师展示一个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与该平面图形一致的形状,并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当学生成功摆出后,教师可适当增加问题难度,如在保证从正面看图形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正方体的摆放数量。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以及与同学的讨论,会发现与观察方向相同的方向向后摆放正方体不会影响平面图形的形状。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与学习时间,能够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二)以鼓励与尊重为基础,强化师生平等互动
学生的学习成效深受教师态度的影响。若教师对待学生过于严苛,学生的学习负面情绪会逐渐累积,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认可其学习成果,给予正面反馈;若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应避免严厉批评,而是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并鼓励他们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同时,教师应转变对待学生的态度,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避免单向灌输,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引导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以《简易方程》的教学为例,虽然方程在教师看来简单初级,但对学生而言却相对抽象,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增强继续探索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应避免过分批评责备,而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路。
(三)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多元交流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各具特色。针对这种多样性,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并积极推动多方交流,让不同的思维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以教学《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求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11-9”。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与实践,一些学生采用了数数的方法得出了答案,而另一些学生则提出了更巧妙的解法:先将11拆分为10和1,然后用10减去9得到1,再将这个结果加上剩下的1;或者将9拆分为1和8,先用11中的1减去9中的1得到0,再用11中的10减去9中的8得到2,最终结果为2。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总结规律。不久后,有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种方法真的很巧妙,其实就是少减了要补上,多减了要加上。”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计算的窍门。这表明,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探讨,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火花。
三、结语
师生互动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显著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彼此的距离更加亲近,还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价值。通过积极的互动,教师能更有效地传授知识,而学生也能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从而共同营造一个高效、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秀美.师生互动,创造有活力的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4(01).
[2]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J].基础教育论坛,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