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理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优化策略
张伟娟
天津恒盛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7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建筑工程体量与复杂度同步攀升,混凝土作为结构主体,其施工隐患一旦失控,便可能演化为整体安全风险。监理方受法律赋权,须对材料退化、工艺违规及验收失效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监管。然而,部分项目仍出现监理责任悬空、手段滞后,导致强度不达标、裂缝扩展等通病反复出现。厘清监理关键控制点并升级管控策略,已然成为确保工程质量的现实需求。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的重要性
混凝土施工监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其价值可从多个层面展开。就结构安全而言,混凝土是主要承重材料,强度与密实度直接决定建筑抵抗荷载的能力;一旦监理缺位造成强度不足,楼板可能开裂、梁柱可能变形,极端情况下还会引发整体坍塌,危及生命与财产安全。从成本角度看,质量缺陷往往带来后期加固与返修,不仅追加投入,还会拖慢进度。行业统计显示,由混凝土问题导致的返工费用约占总造价的 3%-5% ,而高效监理可将这一比例压缩六成以上。因此,混凝土施工监理既是守护工程安全的屏障,也是控制造价、提高收益的关键手段,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二、建筑工程监理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材料进场环节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是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保障,监理需建立 “资料核验 + 实体检测” 双重管控机制。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需核查其质量管理制度与计量设备检定记录,确保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水泥进场时需核查出厂合格证与 3 天、28 天强度报告,按批次抽样检测抗压强度与安定性;粉煤灰需重点检测细度、烧失量及需水量比,采用洗浆法识别掺假杂质。砂石骨料进场需检测氯离子含量、含泥量及颗粒级配,未经淡化的海砂因氯离子超标可能引发钢筋腐蚀,必须严禁入场。混凝土配合比监理需关注动态调整科学性,施工单位需根据砂石含水率实时修正配合比,监理应旁站监测搅拌机用水量,禁止擅自提高水灰比。现场需实测坍落度并对比设计值,水灰比每增加 0.05 可能导致抗压强度下降 5MPa,此类超限问题需立即整改。外加剂进场需核查相容性试验报告,新型外加剂使用前需验证对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影响,确保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二)施工过程环节质量控制
浇筑开始前,监理应把模板与钢筋质量列为核查重点。模板支架须按施工荷载验算承载力,梁跨度超过 4m 时,起拱高度取 1/1000—3/1000,监理需复验支撑稳固性与外形尺寸。钢筋绑扎阶段,用钢尺量间距、游标卡尺测直径,抽检比例不低于 30% ,并用钢筋探测仪复核保护层厚度,防止间距过大或直径负偏差削弱构件承载力。浇筑阶段实行全过程旁站,重点盯紧振捣与下料顺序:振捣棒插入深度、间距 ⩽500 mm,每点振 20 s 左右,以表面泛浆为密实标志,杜绝漏振产生的蜂窝麻面。大体积或高强混凝土施工前,监理应审专项方案,明确布料、振捣责任人,并实时监测入模温度,避免温度应力裂缝。养护期间,检查覆盖与温湿度控制:夏季覆膜并定时洒水,冬季低于 5 ℃时采取保温;若养护不足 7 d,强度常仅达设计值的 60%-70% ,监理需核对养护记录,并以同条件试块强度验证效果。模板拆除须以试块强度为准:跨度 ⩽8 Σm 构件达 75% ,跨度 >8m 须达 100% ,严禁凭经验提前拆模造成挠度超限。
(三)验收环节质量控制
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测需采用 “无损检测 + 破损验证” 结合方式,监理需见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工作。强度检测优先采用回弹法初步筛查,异常部位采用钻芯法验证,芯样强度需符合设计值 AA-5mm 偏差要求。楼板厚度采用电磁波检测仪扫描,每 10m2 不少于 1 处测点,确保负偏差不超过 5% 。外观质量验收需按 GB50204 标准执行,露筋、孔洞等严重缺陷必须返工,一般缺陷修补后需复核强度。后浇带验收需重点检查接缝凿毛质量与止水带定位,偏差应 ⩽10mm ,同时核查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与强度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支撑。验收过程需建立完整档案,记录检测数据与整改情况,未经监理签字认可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三、建筑工程监理混凝土施工质量优化策略
(一)构建协同管控机制
监理方应搭建与施工、设计、生产单位的沟通平台,浇筑方案的调整须结合工程特性、材料性能及现场环境综合判断,以保证方案既科学又可操作。构建“事前审查—过程控制—事后评估”的闭环流程:前期审核专项方案与人员资格,过程中实时采集施工参数,完工后评价质量成效并完善管控手段。推行责任追溯机制,借助BIM 建立材料台账,把检测报告与施工日志一一对应,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定期召开质量协调会,汇总共性问题并拟定防控措施,将违规行为纳入信用档案,持续强化各参建方的质量意识。
(二)强化技术赋能应用
在作业面布设无人机与高清摄像头,通过智能监控技术结合 AI 算法,实时识别漏振、早拆等违规行为并即时预警;同步将坍落度、养护温度等关键参数上传至共享信息化平台,使质量问题得以迅速响应。现场配备电磁波检测仪、回弹仪等高精度设备,按规范频次实施实体检测,其中第三方抽检比例不低于 30% 。针对复杂结构,提前利用 BIM 模拟浇筑流程,预判施工难点并调整监理要点,从而提升管控的针对性。
引入物联网技术,在混凝土运输车及泵送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运输时间、泵送压力等数据,确保混凝土性能稳定。开发监理专用 APP,实现现场检查记录、问题整改通知的电子化流转,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质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质量波动规律,为后续工程提供预防性控制建议。
(三)完善监理管理体系
强化监理人员培训,聚焦材料检测、工艺控制与规范解读,保证旁站人员持证上岗。细化监理实施细则,按结构类型明确混凝土管控要点,对大体积及高强度混凝土实行专项监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质量控制成效与绩效挂钩,对排查出重大隐患者给予奖励,对失职者追责。加强与建设主管部门联动,参与质量巡查,推动预拌混凝土企业监管常态化,从源头上把控材料的整体质量。
定期组织监理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案例与问题解决策略,促进监理团队整体水平提升。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监理工作进行独立评价,确保监理管理体系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建立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监理数据电子化、标准化,提高信息传递与处理效率。对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书面报告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结论
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需以材料管控为根基、过程控制为重点、验收把关为防线,形成覆盖全流程的管控体系。通过梳理材料进场、施工过程及验收阶段的关键节点,落实协同管控机制、技术赋能手段和监理管理优化措施,可显著提升监理效率,提前化解质量风险。监理单位应持续强化责任意识与技术储备,依托精细化、系统化的管理,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邓洪全 . 建筑工程监理中质量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 2024(003):000.
[2] 王书德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问题与优化策略 [J]. 住宅与房地产 , 2023(5).
[3] 尹静 . 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的监理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J]. 中国厨卫 , 2024, 23(4):50-52.
[4] 唐登禹 . 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的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J]. 中国厨卫 , 2023(1):75-77.
[5] 张兆海 . 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 [J]. 住宅与房地产 , 2024(5):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