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绘本阅读+劳动教育”家园共育模式探索
马丽雯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幼儿园,215300
【摘 要】新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课堂用、日常用和普遍用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形成。本研究聚焦3-6岁幼儿,旨在深入探索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绘本阅读、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通过教师主导的“情境创设-互动实践-动态评价”三阶模式,构建起一套涵盖绘本资源开发、劳动任务设计以及数字化平台运用的家园共育体系,旨在提升幼儿的劳动认知、技能与情感,促进家园在幼儿劳动教育方面的协同合作,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绘本阅读;劳动教育;新媒体技术;家园共育
引言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着重强调,劳动教育应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扎实奠基。然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活动碎片化”,劳动教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让幼儿形成完整的劳动认知和技能体系;“家园协同不足”,家庭和幼儿园在劳动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未能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可依托绘本阅读这一有效载体,结合新媒体技术搭建“云共育”平台,使得劳动教育从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转变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维联动的教育模式,实现各方资源的充分整合,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劳动教育体验。
一、绘本资源的筛选与新媒体化重构
(一)主题分类标准
教师可建立“劳动认知 - 技能 - 情感”三维度选书体系,为幼儿挑选合适的绘本。(1)认知类:选择如《阿利的红斗篷》这类能够具象化劳动过程的绘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画面,详细讲解纺织流程的各个环节,让幼儿了解从剪羊毛到制作成红斗篷的整个过程。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仿绘本中的人物进行劳动,加深对劳动过程的认知。(2)技能类:采用《第一次种圆白菜》等分步骤图解式绘本。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制作成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逐步展示种圆白菜的步骤。同时,在幼儿园的种植区带领幼儿实际操作,让幼儿按照绘本中的步骤进行种植,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3)情感类:精选《花婆婆》等传递劳动价值观的作品。教师在讲解绘本时,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花婆婆通过劳动为世界带来美好的行为,让幼儿思考自己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劳动为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和帮助,激发幼儿的劳动情感。
(二)资源推送机制
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本周适合幼儿阅读的劳动主题绘本,撰写详细的书单介绍,包括绘本的内容简介、教育意义等。同时,录制导读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绘本中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劳动相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这些资源,方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二、多维互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园内浸润式活动
教师可以在阅读角设置“绘本劳动体验箱”,如《乌鸦面包店》对应烘焙玩具,《爷爷的苹果树》配套种植工具包。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在阅读角进行阅读和体验活动。在幼儿阅读完《乌鸦面包店》后,让他们使用烘焙玩具进行角色扮演,模仿面包店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对于《爷爷的苹果树》,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使用种植工具包在幼儿园的种植区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的过程。在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设计“绘本闯关游戏”,幼儿需完成“给故事角色整理房间”等虚拟劳动任务解锁新章节。教师可以在希沃白板上展示绘本中的场景,设置不同的关卡和任务。在幼儿完成虚拟劳动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二)家园联动实践
借鉴《聪明的小海狸》绘本创意,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鼓励他们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劳动工具。在直播过程中,邀请家长和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劳动工具的创意和用途。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家庭的作品,学习不同的创意和方法,拓宽幼儿的思维。
三、劳动能力发展的支持策略
(一)差异化任务分层
教师需根据《3 - 6岁儿童发展指南》制定阶梯目标,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1)小班:从简单的撕贴绘本页边废纸开始,逐步过渡到废纸团分类,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如“废纸团投篮比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2)中班:按绘本图示折叠毛巾,培养幼儿的程序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展示折叠毛巾的步骤图,然后带领幼儿一起按照图示进行操作,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折叠方法。(3)大班:在阅读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后,可以设计种植计划,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种植的步骤、需要的材料等,鼓励幼儿自己制定种植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思考解决办法,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新媒体辅助支架
教师可以制作“劳动安全微课”系列,例如,在学习绘本《危险,不要碰》后,教师可以用“来画”软件将绘本内容改编成安全教育动画。教师可以在动画中详细讲解各种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动画,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劳动安全知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劳动安全问题,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教育成效的动态评价体系
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幼儿的劳动教育成效。评价内容包括幼儿的劳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幼儿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劳动态度、技能掌握情况等;分析幼儿的劳动作品,如种植的植物、制作的手工作品等,了解幼儿的劳动成果;定期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满意度和幼儿在家中的劳动表现。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内容,不断优化劳动教育效果。
以上模式通过新媒体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使绘本阅读与劳动教育形成“输入-输出”闭环。未来,教师可进一步探索新媒体技术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家园共育模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琼.“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探究[J].新智慧,2023(06):37-39.
[2]陈玲.新媒体、新技术与幼儿教学活动的整合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