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段英语课堂对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培育
高雯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湖学校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段英语课堂对学生劳动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通过这种跨学科融合教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独立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英语课堂;“劳动教育+”;劳动核心素养
一、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劳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体现的不仅是新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小学低段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劳动教育和英语教育作为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学科,其实有着许多结合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版)指出“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1同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 版)提及需“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2 特别是在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将劳动教育和英语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劳动教育+”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低段英语课堂中,以期培养低段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
二、小学低段英语课堂与劳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首先,将劳动场景融入低段英语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创设贴合实际并富有趣味性的课堂,能够从真实的劳动需求出发并明确劳动人物,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并能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模仿、感知、运用,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小学生对劳动的好奇心和参与度。例如,在学习沪教牛津版1BM4U11 New Year’s Day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在教室营造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节日氛围,通过图片、音乐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单词也会同时将劳动内容有机融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趣又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其次,劳动教育与低段英语课堂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不同行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在学习沪教牛津版1BM4U12 A boy and a wolf时,通过对比boy和farmers不同的处事方式和性格特征,学生可以更好理解劳动人民的淳朴与善良,也能通过跟读并演绎农民们赶走狼的故事结尾,切身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以及真诚的必要性。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如通过New Year card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学习制作贺卡的步骤,并在课后尝试和父母一起制作,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创造的品质。
三、小学低段英语课堂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方法
劳育其实就是劳动教育的简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劳动教育,主要是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与意识,养成自觉参与劳动的习惯,也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教育。对此,在“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段英语课堂为促进劳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时就可将实践的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单元知识点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双向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提升。
首先,在小学低段英语课堂创设劳动情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在英语课堂上创设与劳动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应坚持“真听、真看、 真感受,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参与真实的劳动项目,让学生从中体会劳动乐趣。”3沪教牛津版2AM398 Dinner is ready创设的情境是餐前准备与外出就餐,通过对“Yes, please./ No, thanks.”的答语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bowl, plate, chopsticks, spoon, knife, fork, cup, glass等单词,让学生感受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学内化为所用。在准备餐具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其意识到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让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成熟和独立,培养他们参与餐前准备的劳动观念。
第二,在小学低段英语课堂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设计一些模拟游戏,将劳动场景融入游戏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农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农耕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农业词汇和表达方式。组织与劳动相关的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沪教牛津版2AM4U12 In the street的学习中,通过第一课时让学生模拟在街上发现、观察并跟读学习新单词的过程,能够发现标识语的功用,在第二课时中,教师指引学生学习标识语的制作过程,并让学生总结“draw, colour and cut”三个关键步骤,继而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制作并上台展示,不失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制作,认识到了劳动能美化环境、提示指引等功用,同时也提升了劳动技能,掌握了制作标识语的方法。
第三,设计劳动主题的小学低段英语课后任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英语课堂的设计可以贴合劳动主题,将劳动教育与家庭生活有机融合,根据本年级、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后可以达成的劳动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劳动主题的英语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例如,沪教牛津版2AM3U8 In my room中在学习介词“on, in, under”时,教师可以设计整理房间的任务,将卧室不同的物品按需归类。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可以整理客厅、餐厅等的物品,将所学知识迁移创新。这样的作业既有趣又有意义,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养成自觉自愿收纳整理个人物品的劳动习惯。
综上所述,在“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低段英语课堂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以及劳动习惯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创设劳动场景、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实践活动以及设计课后活动等方法,可以实现劳动教育和英语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英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为培养更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做出贡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4,48,3.
[2]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4.
[3]林智华.让劳动教育之花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绽放. 第二课堂[J]. 2022(06):86.
课题: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年度课题
课题类别:青年课题
课题编号:BAQN202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