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资源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
薛苏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摘要: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下,教材资源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框架内,而是成为了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依托丰富的教材资源开展跨学科学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教材资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培育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深刻的人文精神。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解读,而忽视了其与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在联系,那么语文教学就可能会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中的跨学科元素,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多元的学习环境。
一、教材资源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
(一)拓宽学习领域,增强知识整合能力
跨学科学习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如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这种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还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整合多学科知识,形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知识讲解地形地貌,融入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力
跨学科学习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如科学实验、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同时,跨学科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三)培养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需要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跨学科学习还需要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
跨学科学习往往围绕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话题展开,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通过学习这些话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跨学科学习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
(五)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学质量
跨学科学习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这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跨学科学习,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跨学科学习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教材资源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综合性与融合性
跨学科学习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教师会打破传统语文学科的界限,将语文与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系。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知识层面的交叉,更体现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二)实践性与体验性
跨学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教师会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性与创新性
跨学科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跨学科学习也要求教师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情境性与生活化
跨学科学习强调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教师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设计各种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这些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跨学科学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教师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同时也能够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跨学科学习中来。
三、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模式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关注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模式应始终以学生为核心,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教学既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为例,跨学科融合教学展现了其独特魅力。在语文学习层面,学生通过深入研读课文,不仅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学会了如何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秋天的景色,提升了语言表达与审美鉴赏能力。美术学科的融入,则鼓励学生将内心对秋日美景的感受转化为色彩斑斓的画作,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让秋天的美在画布上得以永恒。音乐课堂上,学生们吟唱着与秋天相关的悠扬歌曲,不仅享受了音乐的韵律之美,还进一步加深了对秋天季节情感的理解与共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学科的巧妙结合,让学生们在观察秋天的自然现象中,探索季节变换对自然界生物的影响,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审视环境问题,激发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策略,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环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灵活运用了语文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利用单元主题,构建跨学科项目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雷雨》这一单元主题,巧妙地设计一个跨学科的学习项目,旨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科学、音乐等多学科知识,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语文学习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和表演雷雨场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恰当地运用象声词来描绘雷雨的声音和氛围,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科学课堂上,教师则引领学生深入探究雷雨形成的原理,通过动手进行“模拟雷雨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雷雨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音乐学科在此项目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节奏和旋律来模仿雷声和雨声,不仅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还让他们在创作和表演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雷雨声音特征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索雷雨这一天气现象,教师还可以预先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雷雨天气的照片或视频,记录自己的观察,并在课堂上提出“雷雨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关键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带着问题主动学习,从而在跨学科项目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语文、科学、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与生活紧密连接,实现开放性教学
跨学科学习强调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生动描写的方法,感受西沙群岛的自然之美,还能在地理课堂上深入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拓宽了他们的地理视野。进一步地,结合STEAM教育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西沙群岛的立体地图,这一实践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海洋保护的关注。为了加深学生对海洋保护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海底世界》,通过生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此外,通过“海洋环保倡议”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撰写环保倡议书,结合地理和STEAM知识,共同探讨海洋保护的策略,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了实践能力,丰富了情感体验。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跨学科学习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微课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燕子》跨学科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燕子的外形和飞行特点,培养观察和描写能力。科学:了解燕子的生物特征、迁徙规律和生态意义。美术:观察燕子形态,进行绘画创作。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搜集燕子的图片或观察真实燕子,记录特征,并观看燕子飞行的视频。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燕子》的语言特点,圈画生动的描写词语,并结合科学课,探究燕子的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分析燕子的翅膀结构如何影响飞行。最后,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画出燕子的飞行姿态,并用“比喻句”描述。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加强团队合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跨学科学习的高效实施离不开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与无缝团队合作。为了确保跨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跨学科融合教学领导小组,该小组肩负着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以及全面监督评估跨学科教学活动的重任。以《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为例,这一跨学科教学实践生动诠释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其中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巧妙地将社会发展知识融入课堂,帮助学生从历史变迁中领悟社会进步的脉络与道德伦理的演变;而信息技术教师则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生动讲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一跨学科教学团队的紧密协作,教师们能够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出既富有创意又切实可行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让他们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知识积累,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跨学科学习要求构建一个全面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既重视过程性评价也关注终结性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苏州园林》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跨学科活动,如实地游览苏州园林、摄影记录、视频剪辑以及文创产品设计等,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在评价环节,教师采取了一种综合性的考量方式,不仅严格把关学生的作品质量,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捕捉并展现苏州园林的特点,还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积极倡导并实施自评与互评机制,鼓励学生从自我反思的角度出发,审视自身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同时,通过互评的方式,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这种双向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反思、改进与成长。综上所述,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更为精准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幅度,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
通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交叉融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解读,而是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科学探究等,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从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深化理解、拓展视野。总之,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在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加文献:
[1]刘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20):120-122.
[2]王利婷,谢继红,卢雪.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及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16):39-42.
[3]孙玉荣.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