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在痔疮术后便秘护理中的研究

作者

杨庆英 赵秋

南华县中医医院外科 云南 南华 675200

摘要:目的:探析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在痔疮术后便秘护理中的实际成效。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痔疮术后便秘患者为研究样本,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包含40例,参考组采取提肛运动干预,实验组采取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对比两组的排便情况、疼痛程度、血清脑肠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及重建排便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实验组护理后3d、护理后5d及护理后7d的VA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7d,实验组的NT及SP均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痔疮术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减轻疼痛程度,提升血清脑肠肽水平,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痔疮术后;便秘护理;耳穴贴压;穴位按摩;提肛运动

痔疮术后便秘是痔疮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1]。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以缓解痔疮术后便秘症状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中医护理方法,如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在临床实践中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提肛运动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肛门功能[2]。本研究旨在探讨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与提肛运动结合应用于痔疮术后便秘护理中的实际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实用的护理策略。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痔疮手术并出现术后便秘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参考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25-65岁之间,平均(45.28±10.34)岁。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6-67岁之间,平均(45.31±10.36)岁。两组患者在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痔疮术后出现便秘症状;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研究;③病历资料完备。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②有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禁忌症的患者;③同时期参与其他研究者。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参考组:采取提肛运动干预。具体方法:首先,指导患者平卧于床上,确保全身肌肉放松,无紧张感。接着,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即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呼出,以此来放松身心。在吸气的过程中,患者需主动收缩肛门括约肌,感受肛门部位向上提起的紧缩感;呼气时,则放松肛门括约肌,让肛门部位恢复到自然状态。每次练习持续10-15分钟,期间可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无需刻意屏息。每日进行3次练习,分别在早晨起床后、午休前以及晚上睡觉前。

实验组:采取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具体方法:提肛运动与参考组相同。耳穴贴压选取大肠、直肠、便秘点等具有调节肠道功能作用的耳穴;然后,用75%的医用酒精对耳廓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无菌操作;接着,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胶布中央,并准确贴于所选的耳穴上;每日需按压3-5次,每次按压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患者耳廓感到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为适度标准。穴位按摩则选取天枢、支沟、足三里等具有健脾和胃、行气通便功效的穴位,用拇指指腹以适度的力度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日进行2次,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以穴位局部感到酸胀感为宜。

1.3 观察指标

(1)排便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及重建排便时间。

(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d、护理后5d及护理后7d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3)血清脑肠肽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7d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肠肽中神经降压素(NT)及人血清P物质(SP)水平。

(4)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排便顺畅,无便秘症状或症状显著改善,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无需使用泻药或其他辅助排便措施。有效为患者便秘症状有所缓解,排便次数增加,粪便性状有所改善,但仍需偶尔使用轻微泻药或采取其他辅助排便措施。无效为患者便秘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排便困难,需频繁使用泻药或采取强烈辅助排便措施,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均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经SPSS23.0处理,采用卡方(2)对分类变量进行统计,使用t对连续变量进行统计,以%和()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排便情况

实验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及重建排便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 ,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

护理前,两组的VAS评分呈近似水平(P>0.05);实验组护理后3d、护理后5d及护理后7d的VA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的血清脑肠肽水平

护理前,两组的NT及SP均呈近似水平(P>0.05);护理后7d,实验组的NT及SP均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3。

2.4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4。

3 讨论

痔疮手术本身对患者肛门部位的组织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术后局部疼痛、水肿和炎症反应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排便功能[3-4]。便秘的出现不仅加剧了患者的不适感,还可能导致伤口裂开、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后果,进一步延长了康复时间[5]。因此,对于痔疮术后便秘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痔疮术后便秘患者,临床上常规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物理疗法等。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泻药、润肠剂等药物来促进排便,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依赖性,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6]。饮食调整则主要通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等方式来改善便秘症状,但这种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且效果因人而异。物理疗法则包括腹部按摩、提肛运动等,这些方法相对安全、简便易行,但单独使用时效果可能有限。提肛运动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肛门功能。它主要通过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增进该区域的血液流通,并提升括约肌的弹性和力量,进而有效缓解便秘状况[7]。然而,提肛运动虽然有效,但其效果往往受到患者依从性、锻炼强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依据患者的个体需求,设计贴合其需求的个性化锻炼方案,并加强监督和指导,以确保锻炼的效果。中医认为,痔疮术后便秘与患者的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注重调理患者的气血,清除湿热,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8]。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耳穴贴压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9]。穴位按摩则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局部疼痛,改善便秘症状[10]。在本研究中,采取了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的干预措施,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参考组的排便情况、疼痛程度、血清脑肠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等指标,发现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考组。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之所以能够有效改善痔疮术后便秘患者的症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这些干预措施能够调理患者的气血,清除湿热,促进机体的恢复;二是这些干预措施能够刺激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从而改善便秘症状;三是这些干预措施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进一步分析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在痔疮术后便秘护理中的优势价值,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还能够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药物副作用。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许多痔疮术后便秘患者由于疼痛、恐惧等因素,往往不愿意主动排便,甚至采取抑制排便的方式,这进一步加重了便秘的程度。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全面关怀患者的身心状态,既重视其生理指标,也关注心理健康,通过积极交流和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念,促进其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12]。同时,应依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与物理疗法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在痔疮术后便秘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价值,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更多的痔疮术后便秘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佘世秀,郭德祥,徐雪梅.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与提肛运动对痔疮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57-60.

[2]刘烨,朱智宇,邵莉芸. 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在痔疮术后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6):857-858.

[3]王昆,黄翠华. 火针点刺龈交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疮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9):48-51.

[4]戈晓梅.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在预防痔疮术后便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32,89.

[5]黄靖,李明丽,黄子财. 中药内服外洗联合提肛运动对痔疮术后患者的康复及疼痛的影响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0):142-144,156.

[6]方媛,黎秋平,谭霞,等. 槐花消痔汤联合针灸和耳穴辅助治疗顺产后痔疮的效果[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10):1834-1837,1841.

[7]胡雪莲. 提肛运动联合精细化护理对痔疮术后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 华夏医学,2022,35(2):146-148.

[8]华美诗,孙长柱,储小玲. 中药穴位贴敷及按摩治疗混合痔术后气滞型便秘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4):774-777.

[9]赵瑛,冯哲,宋丹,等. 基于互联网的目标化健康教育联合提肛运动在痔疮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0):1197-1199.

[10]王锦桃,蔡月虹,杨小玲. 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便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1):81-83,87.

[11]彭晶晶,仇金芳.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24):172-173.

[12]曾旭,陈美玲,刘珊珊. 提肛运动结合中药熏洗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11):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