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积极心理课设计与小学生心理成长

作者

肖雪明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实验小学343700

摘要:积极心理课设计与小学生心理成长。并通过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积极心理课对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积极心理课的设计原则,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详尽阐述,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对小学生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为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课;小学生;心理成长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成长会深深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人的积极品质与正向心理状态的培养,融入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置专门的积极心理课,可以引导小学生形成乐观、坚韧、自信等良好心理品质,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入研究积极心理课设计与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关系,有利于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效果。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认知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低年级阶段,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生动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中高年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其仍然需要具体的形象。比如,在数学学习中,低年级学生可能通过数小棒等直观形式理解加减法,而高年级学生则能够利用抽象的数字概念运算。​

(二)情感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情感越是丰富,越是稳定。低年级学生的情感表达比较直接,外露,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到了中高年级,他们开始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体验越来越深刻,比如友谊、集体荣誉感等等有了更为明确地感觉。

(三)社会性发展特点​

社会性方面,小学生开始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向往同伴交往,在集体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逐渐懂得和遵守社会规则,道德观念在发展,由注重行为结果逐渐转向判断行为动因。​

二、积极心理课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积极心理课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课程内容、活动形式要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比如设计有趣的游戏、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让课程真正地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

(二)体验性原则​

注重学生体验,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心理感受。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游戏,使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社交技能。​

(三)积极导向原则​

课程始终围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传递乐观、积极的价值观。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师的引导,都要强调积极方面,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及周围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三、积极心理课课程内容设计​

(一)自我认知与自信培养​

通过“我的自画像”等活动,让学生用绘画、文字等方式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交流。开展“优点大轰炸”活动,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然后小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对自身优点的认知。​

(二)情绪管理​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情绪表情,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不同情绪下的表现,加深对情绪的理解。教授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积极地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绪困境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调节,提高他们应对情绪问题的能力。​

(三)人际关系​

通过“友谊的小船”等游戏,让学生体验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信任、合作的重要性。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与朋友相处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开展“我说你画”等沟通游戏,让学生体会清晰表达和有效倾听的重要性。教师讲解沟通的基本技巧,如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语气语调、关注对方感受等,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练习。​

(四)挫折教育​

通过讲述名人克服挫折的故事,如爱迪生经历无数次失败发明电灯等,让学生明白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组织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挫折经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挫折。教授学生应对挫折的策略,如分析挫折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调整心态等。设计挫折体验活动,让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方法克服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积极心理课实施方法​

(一)课堂讲授与活动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讲解积极心理知识和技能,然后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例如在讲解完情绪调节方法后,组织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课程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如在“友谊的建立与维护”课中让组内成员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朋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在交往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家校合作​

积极心理课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上的。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方法,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同时,教师可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一项积极心理活动,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五、积极心理课对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一)提高自我认知与自信

通过积极心理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再比如通过“优点大轰炸”活动,很多内向的学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二)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识别和调节,能较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他们能运用所学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对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三)改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课中的人际交往课程内容和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沟通方法和维护友谊的方法,改善了同伴、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四)培养挫折承受能力​

通过挫折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遇到挫折不会轻易放弃,而是能够勇敢地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对学习困难或比赛失利等挫折能够保持乐观心态,持之以恒,抵御挫折的能力显著提高。​

结论​

积极心理课设计与实施对于小学生心理成长有重要意义。在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体验性和积极导向等原则下,创设内容涵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挫折教育等方面的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活动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家校合作等实施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在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进一步注重积极心理课的开发与完善,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应一帆,冯强.研究国际跳棋运动与小学生心理成长[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228-229.

[2]纪美丽.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探讨[J].亚太教育,2019,(10):88.

[3]佘静芳,黄敏.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研究[J].西藏科技,2019,(10):39-42.

[4]姜欢.基于小学生心理成长需要对自我行为管理策略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