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沈阳路径研究

作者

沈丹冰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学院 辽宁沈阳 110122

摘要:在东北振兴战略深化实施阶段,沈阳市依托装备制造、汽车产业等传统优势,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新范式。本文运用 SWOT 分析,梳理其融合实践,发现沈阳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优势明显,但面临高端要素短缺与区域协同不足等问题。建议围绕 “一核三带多节点”的数字经济空间布局,重点突破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打造东北亚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SWOT 分析;融合路径

一、引言

沈阳市作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2024 年传统产业占比仍达 68.7%。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率仅为 3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2 个百分点。如何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二、沈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 SWOT 分析

1.优势(Strengths):传统产业底蕴与新兴动能叠加

1.1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龙头企业引领数字化转型

以装备制造业与汽车产业为例,沈阳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 35%。沈阳机床集团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控机床远程运维服务收入年增 42%,北方重工盾构机数字化率达 85%,可实现施工过程实时监控。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数字化率超 90%,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生产效率提升 25%。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数字化技术应用提供丰富场景。

1.2创新资源富集:高校院所密集,技术转化潜力大

沈阳市拥有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 48 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成果显著。

1.3政策叠加效应:多重国家战略交汇赋能

作为中欧班列(沈阳)始发地,沈阳市具有“一带一路” 节点优势,2024 年开行量达 320 列,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 38%,为数字化贸易发展提供通道支撑。

沈阳市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地方政策大力创新,设立 10 亿元转型基金,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补贴。

2.劣势(Weaknesses):结构性矛盾制约融合进程

2.1核心技术与人才短板突出

沈阳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缺口达 12 万人,复合型人才(既懂工业技术又熟悉数字化)尤为稀缺。本地高校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错位率达 40%,如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毕业生仅能满足 35% 的企业需求。

2.2产业链与创新链脱节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成立 5 年来,同城化指数仅 0.62(满分 1),跨市产业链配套率低于 30%。高校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仅 12%,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技术多流向长三角地区,本地产业化项目不足 30%。

3.机遇(Opportunities):战略窗口与技术革命共振

国家多重政策红利释放。沈阳入选全国"5G + 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 10 个标杆城市,计划建设 50 个 5G 全连接工厂,推动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数字化升级。

数字文创与智慧服务潜力巨大。东北地区数字文创产业规模年增速 25%,沈阳故宫数字藏品发行首期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棋盘山 AR 导览系统游客停留时间延长 2.3 小时。

4.威胁(Threats):外部竞争与内部约束交织

外部竞争由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具有先发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 GDP 比重 28.5%,沈阳面临人才、资本外流压力。

内部约束由于:在国家 “双碳” 战略框架下,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面临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三、构建四位一体保障体系

围绕沈阳提出的 “一核三带多节点” 的数字经济空间布局,可构建四位一体保障体系,通过核心区域的引领、产业带的联动和节点的支撑,实现全域协同发展。

1.政策保障体系

设立数字化转型基金与智能制造专项基金,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给予 30%-50% 的补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等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对采购国产工业软件的企业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国产软件。

2.技术保障体系

依托沈阳机床、华晨宝马等龙头企业,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建设 “沈工云” 垂直行业平台。设立工业软件攻关专项,提高国产工业软件的市场竞争力。

3.人才保障体系

实施 “盛京数字菁英计划”,对引进的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给予安家补贴,提供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产教融合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加匹配、既懂工业技术又熟悉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4.数据保障体系

依托沈阳大数据交易所,探索工业设备数据、供应链数据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制定数据确权、定价、交易规则,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2025 年底前开放交通、环保、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务数据,为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R]. 北京: 2024.

[2] 沈阳市统计局。沈阳市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Z]. 2025.

[3] 余东华,张婷。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机制与路径 [J]. 中国工业经济,2023 (06): 43-61.

[4]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 "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Z]. 2021.

[5]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2024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R]. 沈阳:华晨宝马,2025.

[6]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 [R]. 沈阳:新松机器人,2025.

[7] 陈耀。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空间重构与产业转型 [J]. 地理研究,2022 (05): 1345-1358.

课题项目: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新冠疫情背景下数字经济对沈阳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研究”,编号:LJZKY-2022-Z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