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深化公民思想道德研究
肖岩 么伟伟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邮编 052161
基金项目:2023年度石家庄市社科专家培养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深化公民思想道德研究,编号:2023zjpy51
作者简介:肖岩,1977.11,女,汉,河北定州,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么伟伟,1981年,女,汉,河北定州,西安科技大学,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公民思想道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简单分析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深入探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民思想道德深化策略,包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思想、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规范网络媒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民思想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媒体
前言: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和深厚的价值资源,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
1.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1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可能导致观念的冲突,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在公民中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效缓解社会矛盾。此外,强化道德规范的内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违法乱纪现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1]。
1.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活动不仅仅依赖于物质资源和技术进步,同样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作为支撑。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促进诚信、公正、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些品质对于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至关重要。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等原则的广泛遵守,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提高经济效率。此外,强化责任意识,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其存在直接影响。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加强对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现代道德规范的塑造,可丰富国家文化的内涵,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一过程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影响力[2]。
2.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民思想道德深化策略
2.1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思想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民思想道德深化,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论语》《孟子》《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等中华传统典籍,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丰富道德思想资源也需要设法利用。如从《论语》中,可以提炼出“仁爱”“中庸之道”“君子”等核心道德理念,其中的“仁爱”思想主张在人际交往中应当体现出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孟子》中的“性善论”“仁政”和“民为贵”等思想,也能够为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提供重要启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上的君子。这一观点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为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这些节日中蕴含的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团结互助等道德思想,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节日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可以有效促进传统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实践。
2.2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公民思想道德深化必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这一过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只有综合施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宣传网络,才能够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媒体、公共教育等渠道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宣传,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定期播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和专题,组织传统文化节、庆典等活动;社会组织、文化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应发挥各自优势,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考虑利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新媒体平台,创造性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公众的审美和接受习惯。也可以开展各类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讲座,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全面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如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使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辅以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文化节庆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家长应重视家庭环境的文化熏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向子女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例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共读经典文学作品,讨论家族历史和传统美德,这些都是有效的文化传承方式。
2.3规范网络媒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规范网络媒体并在其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平台,其健康发展状态直接影响公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价值取向。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网络内容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空间进行有效监管,严厉打击传播虚假信息、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违法违规内容的行为,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可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引导网络媒体负责任地传播信息,增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一过程中,应在网络平台上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宣传诚信、孝敬、礼仪、谦逊等中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并鼓励网民参与网络道德建设,开展“文明上网”活动、“网络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此外,还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结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文化环境的不断变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亦将进一步凸显。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地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融合之道,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增强公民个体的文化自觉和道德实践能力,更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参考文献:
[1]房广顺,祁玉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赜与实践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37(05):34-43.
[2]种雪萍.新时代社会主义“和”思想的价值研究[D].西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