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赋能小学语文教育
顾旭波 刘军 林春
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AIGC)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AIGC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高效的教学工具,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AIGC赋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有效措施,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AIGC;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智能化教学;教学资源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存在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AIGC技术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AIGC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AIGC赋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拓宽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AIGC技术可生成课件、教案、习题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资源丰富,而且质量高、针对性强。小学语文教师可凭借AIGC技术,轻松获取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AIGC技术还可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好,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1]。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性
AIGC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语音交互可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场景。例如,学生佩戴VR眼镜,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文化场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AIGC技术还可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三)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AIGC技术通过自动批改作业、统计成绩等方式,有效减轻教师的繁重工作负担,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智能备课系统、智能答疑系统等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师提供高效的备课支持。
二、AIGC赋能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AIGC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
在构建AIGC教学资源库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深度整合技术特性与课程目标,通过《长城》教学实践可见:AIGC生成的多媒体资源包(历史背景/建筑结构/现代价值)能够构建多维认知支架,其智能推送系统可依据学情诊断结果,为薄弱生提供建筑图解专项训练,为进阶生定制文物保护政策分析等拓展任务。资源开发需贯穿"基础-拓展-重组"三级路径,除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课件外,可自动生成烽火台功能演变考据、长城防御体系专题包等跨学科材料,并通过AR技术整合卫星实景图与校本特色内容(如融合地方长城遗址的虚拟导览)。建议建立"云端调用-本地优化-数据反馈"的动态机制,在资源库中嵌入教师协作端口,支持跨校教案共创、习题共编等教研行为,最终将资源使用效能(如学生互动频次/错误率下降趋势)纳入教学评估体系[2]。
(二)应用AIGC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AIGC技术通过三维认知建构重塑语文教学范式,《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证表明:VR技术搭建的"历史场景回溯系统"可使学生对文物损毁认知准确度明显提升,其通过对比圆明园鼎盛期与废墟期的空间建模,同步达成建筑美学感知与历史批判思维培养。教师可构建"VR立体解析-AR情感体验-智能语音思辨"的多模态交互体系,如将平面图转化为可拆解的三维建筑模型时,需嵌入斗拱结构等比缩放、园林布局参数调节等探究工具。进阶阶段可引入PBL教学模式,设置"数字文物复原"项目群组,要求学生在语音助手支持下完成文献考证、虚拟重建方案答辩等任务,其协作过程中产生的对话文本、设计草图等过程性数据,可反哺AIGC系统优化情感教育路径设计[3]。
(三)利用AIGC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AIGC技术通过"作业诊断-教案生成-数据闭环"体系重构教学流程:智能批改系统采用NLP技术实现文本纠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英雄精神理解偏误识别),其三级诊断框架(答案正误/思维路径/情感认知)可使批改效率大幅提升,同步生成包含错误聚类图谱与认知薄弱点热力图的学情报告。该系统与智能备课模块深度耦合,当检测到35%以上学生误解"潜伏纪律"的历史语境时,自动触发教案优化建议——推送朝鲜战争背景纪录片、纪律意识辩论会设计模板等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动态备课界面,可调取情感教育强化方案(如邱少云书信仿写任务)、跨学科关联矩阵(军事纪律与物理热传导知识联结),最终系统将课堂互动数据反哺至作业诊断模型,形成"精准测评-靶向教学-效果验证"的智能增强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引导,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掌握AIGC技术和应用方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应用AIGC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还可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AIGC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等。例如:可邀请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或专家来校进行AIGC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设立专项基金或奖项来表彰和奖励在AIGC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
三、谨慎对待AI幻觉问题
尽管AIGC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我们也必须谨慎对待AI幻觉问题。AI幻觉指的是人工智能系统在生成内容时可能产生的不准确、误导性甚至虚构的信息。由于AIGC技术依赖于大量的数据训练,若训练数据存在偏差或不足,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出现错误或不符合实际情况。例如,在生成历史事件的描述时,AI可能会混淆时间线或错误地解释某些历史细节。因此,教师在使用AIGC生成的教学资源时,必须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导他们在使用AI生成的内容时保持警惕,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被误导。
结语:
综上所述,AIGC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构建AIGC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有效措施,可充分利用AIGC技术的优势,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但在使用过程也应抱着审慎的态度对待AI幻觉问题。随着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AIGC技术一定可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冬冬,谢少菲,陈思宇,等. AI全科教师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开发研究——以《迷人的张家界》为例[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12-20.
[2] 聂晓文. 大数据+AI助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0):72-74.
[3] 李守娜. "大数据+AI"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4,26(1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