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耿荣荣
东光县第二中学 河北省沧州市 1616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了包含对计算机基础和网络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游戏元素的巧妙设计与有效融合来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文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价值,探讨了现阶段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游戏化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以期对信息技术领域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化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内容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进而慢慢降低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然而,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即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合适、有趣的游戏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初中信息技术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教学大纲,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以及内容相贴合的游戏元素,并将其充分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价值
游戏化教学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娱乐性的游戏活动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进行高效的学习,以此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1]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征和兴趣点,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或游戏活动来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使游戏元素充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有助于打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挑战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探究并积极思考通关的方法和操作技巧,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初中信息教学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部分初中在当下信息技术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存在局限性
现阶段,游戏化教学在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游戏元素难易程度的选择上不够合理,游戏内容知识性与娱乐性的设计上不够科学等,从而影响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缺乏充足的实践环节
内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知识性和技能性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大部分学校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为进一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革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趣味性游戏元素充分地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例如,在学习“Python编程基础”模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编程闯关”游戏化教学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完成一系列编程任务,如设计猜数字游戏等方式来解锁新的关卡,闯关成功的学生可以获得积分奖励。通过该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挑战的快乐,还强化了学生Python编程的能力。此外,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例如,对于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游戏设计
游戏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元素的选取,只有选择合适的游戏元素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一方面,要选取难易程度合适的游戏元素,即符合学生当下的能力水平,若选取的游戏元素过于简单,则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过于复杂,或难度太高,则容易挑战失败,从而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游戏内容的设计,如果游戏的娱乐性大于知识性,则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将更多精力放于游戏,则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如果游戏的知识性大于娱乐性,则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因此,需在保障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游戏的趣味性。
(三)注重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效果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游戏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4]由此可见,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大化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例如,在学习“网络信息的甄别”时,可以组织一场名为“关于网络信息甄别”的短文创作大赛。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员通过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电子短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对网络信息甄别相关的案例、视频等资料以及信息真伪检验的在线工具链接等进行检索与收集;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会,对短文内容、格式等进行确定,并完成短文。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强化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还能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也面临游戏元素设计难度大、应用具有局限性等挑战。通过合理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游戏设计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效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思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3,(21):102-104.
[2]沈朝光.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119-121.
[3]黄斌.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2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福建省政和县石屯中学;,2022:5.
[4]谢爱菊.浅谈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