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小农夫”:种植活动培养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丁艳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时光澔韵幼儿园 210000
摘要: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幼儿阶段抓起。本研究聚焦于幼儿园种植活动,探讨其在培养幼儿责任感方面的有效策略,通过创设情境与角色扮演,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借助任务分配与观察记录,引导幼儿形成责任行为;通过成果分享与反思总结,巩固幼儿的责任意识。研究发现,种植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其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建立起责任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为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幼儿责任感教育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种植活动;幼儿;责任感;培养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品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照顾植物、观察生长、解决问题,这些经历能够有效促进其责任感的形成。然而,如何在种植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仍需深入研究和探索。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种植活动中责任意识启蒙、责任行为引导和责任意识巩固的策略,为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助力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一、种植活动中的责任意识启蒙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责任感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激发幼儿责任感的重要策略。通过营造与种植相关的故事情境或生活场景,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花园的故事”,让幼儿扮演小园丁,负责照顾花园里的植物。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植物的成长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而小园丁的任务就是为植物提供这些条件。通过情境的引导,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种植活动中的责任,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种植活动的意愿。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带领幼儿参观校园内的花园或菜园,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并提出问题:“这些植物为什么能够茁壮成长?”“是谁在照顾它们?”通过这样的观察和讨论,幼儿能够意识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人们的照顾,从而将这种责任感迁移到自己的种植活动中。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对种植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为后续的责任感培养奠定基础。
(二)角色扮演,强化责任认知
角色扮演是幼儿园种植活动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强化责任认知。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农夫”“植物医生”“园艺师”等,幼儿能够在角色互动中体验到种植活动中的各种责任。例如,在“小农夫”的角色扮演中,幼儿需要负责种植、浇水、除草等日常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任务卡的形式,明确每个角色的具体职责,并引导幼儿按照任务卡的要求完成种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种植的基本技能,还能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小农夫”对植物生长的责任。角色扮演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例如让幼儿组成“种植小队”,每个小队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种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协作、分工明确,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二、种植过程中的责任行为引导
(一)任务分配,明确责任分工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合理分配任务是引导幼儿明确责任分工的重要策略。通过将种植活动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并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配,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能力。例如,在种植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种植区域,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如浇水、施肥、除草、观察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为每个幼儿分配适合的任务,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种植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在任务分配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理解自己的任务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告诉负责浇水的幼儿:“植物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茁壮成长,你每天的任务就是确保植物喝到足够的水。”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能够明白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而是对植物生长负责的重要行为。
(二)观察记录,培养责任习惯
观察记录是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习惯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导幼儿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幼儿能够更加关注植物的变化,从而形成持续的责任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本“种植观察记录本”,让幼儿每天或每周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如植物的高度、叶子的颜色、是否开花等。在记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符号、图画或文字来描述植物的状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观察记录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发现植物叶子发黄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原因,如缺水、光照不足等,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问题。
三、种植活动后的责任意识巩固
(一)成果分享,增强责任成就感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成果分享是巩固责任意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展示种植成果,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场“丰收节”,邀请全园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在“丰收节”上,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种植的蔬菜、花卉或其他植物,并向大家介绍种植过程中的趣事和经验。这种展示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还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成果分享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例如,有的幼儿可能会分享自己如何克服虫害问题,或者如何调整浇水频率以适应植物的生长需求,通过分享这些经历,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在种植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种植成果制作成小礼物,送给班级的老师或同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
(二)反思总结,深化责任意识
种植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进行反思总结是深化责任意识的关键环节。通过反思总结,幼儿能够回顾种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故事会”,让幼儿回顾种植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在种植活动中是否尽到了责任,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通过这种反思,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并在未来的活动中更加积极地承担责任。在反思总结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制定改进计划。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如果下次再进行种植活动,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提问,幼儿能够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责任,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
四、结语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责任感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和价值。创设情境与角色扮演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分配与观察记录有助于引导幼儿形成责任行为,成果分享与反思总结则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种植活动不仅让幼儿亲近自然、了解生命,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同时,建议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入种植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助力幼儿责任感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尤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种植活动的开展[J].亚太教育,2024,(23):17-19.
[2]戴杰.建构主义视域下幼儿生命教育的种植活动实践——以大班主题活动“小种子成长历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4,13(06):81-83.
[3] 何玉龙,王静梅.幼儿园造花园:“活教育”理念下幼儿种植玩学具模块化设计研究[J].装饰,2022,(11):127-129.
[4] 杨韵,戚丽,蔡诗颖.大班幼儿种植活动教育实践研究[J].环境教育,2022,(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