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作者

杨雪娇

中共承德市委党校 06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新鲜经验基础上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及重要性:

1.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是具有一定阶级性、表现形式多样化的、一套系统的思想体系。

2.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概念: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概念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能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离不开意识形态工作的,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和谐。这种凝聚力量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其次,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错误的意识形态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强烈冲击和挑战。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帮助国家和民族在面对外部压力和渗透时保持清醒和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文化安全。因此,意识形态工作被视为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

最后,推动发展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引导公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能够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风貌。通过提供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于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

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取得的成就: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意识形态领域还面临不少挑战。因此,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首先,着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树立大宣传的理念。所谓大宣传,不是小宣传,小宣传就是传统意义理解的,就是宣传部、宣传工作干的事情。习近平同志讲要突出这个观点,宣传系统当然要管宣传,其他系统特别是党委一把手要管宣传,抓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不能光抓经济。全党要抓,特别是一把手要抓,而且要转变工作方式,不能光靠宣传部来抓。还要加强阵地建设,巩固红色阵地,争取灰色阵地,转变黑色阵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我建议一把手回去一定要仔细考虑,财政、民政等各个部门要支持宣传工作,真正把宣传变成地区稳定发展的一个抓手,而不要简单去抓经济。经济一定要抓,但是精神文化建设也一定要抓起来,这样的话现代化建设才能健康向前推进。

第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是网络时代的一个特殊的要求。过去我们政府发文件,老百姓学习,现在不是这样的。现在体制外人群越来越多,网络这么厉害,网民的选择性是自由的,你是强迫不了的。怎么办?要使思想理论有说服力、有影响力,就得以人民为中心,人民需要什么理论就给他讲什么道理,这里边要处理好引导和服务的关系。

第三,宣传思想工作要与互联网的建设相结合。现在互联网十分重要,网络的发展与传统媒体的发展是非常不一样的,它是人人都可以当记者,人人都可以当读者,完全自由的、公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简单满足于传统媒体,像办报纸杂志那样,所以要建立网络大军,跟广大的网民对话,引导网民。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第四,把宣传思想工作和党的理论教育同文化建设相结合。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其次,深刻理解四个把握:

第一,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把握“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把握“破立并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四,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