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何晶
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第一小学110026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期,德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数学课堂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德育教育的融入。为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策略
引言
德育工作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对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尤为重视,多次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因为德育并不局限于专门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它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以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此,各学科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创设具有学科特色的德育内容。
1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的意义
在我国各地区新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想要发挥小学数学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必须做到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及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我国社会已经不再认可仅有技术知识,但没有良好德行的人,只有将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质进行提升,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中越加严格的人才要求。其次,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且学生的学习观及价值观不完善,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充分认识,不能明确自身学习的意义,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内涵。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现状
内容缺乏连贯性。尽管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具备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数学教师在向学生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只是即兴地向学生讲解一些经验知识,这些闪现的经验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道德意识,但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却无法和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只能停留在学生的浅层认知中。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一直不能得到强化,那么数学的德育内容也只能游离在课程教学的表面,无法达成应有的课程目标。
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3.1引导学生思辨和批判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实际情境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这些策略,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3.2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素材的优化
要想真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质量,就必须做到德育内容在数学课程中的真正融入,实现对小学数学内容与德育的创新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实现对数学教材中德育内容的优化。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中“测量”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知物体,从而对长度概念有全面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理性思维。只有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才能感知测量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师要通过小学数学教材中德育内容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责任意识,使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3.3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想德育发挥最大的育人作用,不能只依靠课堂知识的传输,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合作实践,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以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观察物体”为例,首先,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讲桌上的粉笔盒。其次,请学生按顺序走上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粉笔盒,再回到座位上画出观察到的视图。最后,请学生比较两次所画视图是否一致,并请学生回答哪一次画的视图更贴近。学生纷纷回答是第二次。这时,笔者相机渗透德育,告诉学生“眼见不一定为实,实践才能得出真理”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行动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4带领学生了解数学历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有关数学的历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发挥数学家具有的榜样作用,从而使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对数学家的生平故事进行介绍,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家身上的优良品质,在数学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及圆周率”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其主要内容是讲祖冲之在没有计算器、没有算盘的情况下,采用算筹这一工具完成了圆周率的计算。可见数学家都是经过诸多困难才能够获得成就的,表现了祖冲之具备坚韧不拔的耐心、不怕挫折的精神。通过对这些数学家的故事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数学课堂热情高涨,使学生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学习精神得到有效培养,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与德育之间的有效融合。
结语
现代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排在第一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小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启蒙阶段对其进行德育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创新,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王范武,张金霞.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35):150-152.
[2]国仕香.植根课堂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19(34):42-44.
[3]赵海燕.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8(1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