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个性化学习中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及提升路径
李雪云 汤安祺
洛阳外国语学校 河南 洛阳 471000
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研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学教学中个性化学习的研究》2023JZB109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深入实施,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特征。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学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中学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近年来,尽管大多数学校已认识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信息技术手段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旨在提出有效的提升路径,以促进中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中学个性化;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学习效果;提升路径
步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浪潮席卷全球,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在教育部的宏观指引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明确了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作为信息时代教育转型的关键目标。中学阶段,作为个体成长与学习的重要时期,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适应性调整,对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当前,个性化学习理念虽已深入人心,但在中学教育实践层面,其推广与实施仍面临重重阻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精准教学、个性化资源推送、智能评估等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技术,使之服务于中学个性化学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手段对个性化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提升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智能算法和学习分析系统,快速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和路径。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减少了无效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加聚焦于关键知识点,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应用也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进一步加速了知识吸收和技能提升的过程。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游戏化、虚拟现实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体验。这些新颖、有趣的学习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持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这种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线课程和自学资源的易获取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探索和实践的机会,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促进个性化成长
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特长、学习风格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支持。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形成独特的个性和优势。同时,信息技术还能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和兴趣点,提供相关的职业规划和资源推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学个性化学习中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的提升路径
(一)增强学习互动性路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打破时空限制,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如在线讨论区、即时通讯工具等。这些平台促进了知识的建构和共享。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配套线上平台的讨论板块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学习“多媒体信息加工”时,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图像、音频、视频处理技巧,分享经验和学习心得。教师实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不仅提升了互动效果,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种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个性化学习资源匹配路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和学习需求。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精准推送符合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好的学习资源。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资源库成为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支撑。系统根据学生的练习和测试结果,分析知识薄弱点,推送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和拓展练习题。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时,如果学生循环结构理解欠佳,系统便会推送相关代码示例讲解视频及专项练习,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匹配,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自主探究学习支持路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和海量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确定探究主题,利用网络、软件等工具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网络技术应用”时,学生借助线上资源自主探究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防护等内容。通过模拟软件搭建网络模型,分析不同结构的优缺点;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撰写探究报告。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时反馈与全面评估路径
形成性评价理论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从多维度进行全面评估,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业和测试通过线上系统完成。学生提交作业后,系统即时批改客观题,给出成绩和答案解析;主观题则由教师线上批改,标注问题并给出评语。例如,在“信息系统与社会”的作业批改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阐述、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不足。这种实时反馈和全面评估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中学个性化学习的关键力量。它通过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化成长。中学教育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增强学习互动性、精准匹配学习资源、支持自主探究学习及实施实时反馈与全面评估等方面不断探索。这些实践路径将助力中学教育信息化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学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盛赜.个性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文学少年, 2020(18):0315-0315.
[2] 董军娥.个性化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南北桥, 2018.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