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小学语文“提质增效”作业优化设计初探

作者

巫恒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芦圩完全小学

摘要: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我常常听到同事在探讨:“双减”的实质就是要“减负提质”,如何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要使“双减”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在作业量减少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的提高,在优化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传统语文作业的模式、弊端

(一)作业繁多琐碎

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常常采用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完成大量课后作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和压力。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会将本单元中的所有知识点皆作为课后练习要素,使得学生的作业囊括了抄写、阅读、背诵、写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容易导致过度练习和机械重复练习的情况。这类繁多琐碎的作业会导致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负担过重,每次作业学生得“废寝忘食”才能勉强完成,最终令他们“望题兴叹”,甚至感到索然乏味,心中抵触,无法完成作业。

(二)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形式较为单一,集中于对学生书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同时,在这类单一的作业形式当中,抄写和背诵这种重复机械的作业往往占有较大比重,虽然这类作业对学生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字词熟悉度,但同时压抑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使得学生的语文思维缺乏发展空间。并且这类作业在完成过程中极易助长学生的厌倦心理,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积极性不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业统一,不管孩子是“吃不饱”还是“吃不了”,一视同仁,学生有苦难言。语文教师对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未能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无法在作业当中得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训练,导致作业效率较低。部分作业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无法达成训练要求;部分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过于复杂,导致这类学生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部分作业过于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导致学生较为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此统一的作业设计当中,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作业的效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双减”政策之下难以满足“减量提效”的要求。

二、“双减”语文作业的设计与优化指导实施

(一)提取单元主题,确立作业内容

单元创新作业是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衍生的作业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创新作业时应当以对单元主题进行准确提取,明确该主题下对听说读写各语文要素的要求,以此来确立单元创新作业的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使单元作业能够充分体现出各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后作业这样设计:本单元以神话为话题,教师在设计单元创新作业时,可以为学生布置神话故事仿写、神话故事探索、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人物小传等多种作业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阅读水平,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使得学生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入思考。同时,教师遵守“双减”要求,在量和时间方面进行控制,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扩展单元作业层次,满足学生作业需求

在设计单元创新作业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语文新课标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扩展单元作业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需要的作业,减少无效练习,对作业进行优化,增加作业训练的实效性,使得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完成自我提升。

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后作业这样设计:(选做一题)1.搜集关于蟋蟀的图片和资料,并把你所知道的蟋蟀的故事讲给他人听(小组内开个小小故事会)。2.从下列图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小昆虫编故事(小组内开个小小故事会)。3.我是最美小画家,画出小蟋蟀的家。在这三个层次的作业之下,使每个群体皆能接收到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在自身能力范围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三)设计跨学科单元作业,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为解决传统作业设计中的枯燥性问题,教师在设计单元创新作业时应当结合多学科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通过跨学科单元作业,学生将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科视野将得到有效地拓展。

(四)创新单元作业评价方式,保证作业完成质量

在“双减”背景之下,语文作业的形式逐渐向综合性和灵活性方面发展,以正确率为主要判断标准的作业评价方式已经逐渐落后,无法适应当前崭新的作业形式。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特点,创新单元作业评价形式,从而保障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为学生的作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增大学生的任务获得感。

三、“双减”语文作业成效显著

教师们在“双减”背景和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了语文作业的优化和设计。结合单元作业策略,以单元创新作业切入点,总结传统作业的问题,遵从“双减”政策的理念,采取多元的作业设计思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作业选择,使其贴合教学内容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提升作业效果,帮助学生在作业当中得到充足的能力训练。同时配备完善的作业评价体系,为学生的作业成果和学习方向提供清晰客观的指导。形成更加有机的作业体系,以因材施教为作业方针,通过将每个语文单元的作业进行有效整合,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线索,链接生活为主要途径,设计制作了与众不同的“单元创新作业”,从而提升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以四年级第三单元单元整合作业为例,本单元的学习主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学写观察日记。设计本单元的作业时紧紧围绕这一语文要素展开,通过创设“我是积累小达人”、“我是小小观察家”、“我是阅读小达人”三个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多样化、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夯实语言积累,发现观察秘密,掌握观察方法,学习语言表达,提升语文能力。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由课内到课外,由一篇到一本,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几点看法和体会,不够成熟、全面。教师将作业优化设计得趣味化、层次化、丰富化、生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作业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助推器,让学生爱上做语文作业,让双减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陈玉秀.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业的减负增效[J].语文课内外, 2022(3):52-54.

[2]钟兴.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