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创新路径
王楚君 石丽华 何柳
红安县城南幼儿园八里园区
引言
幼儿教育中,教师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内容,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还能激发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1 幼儿园课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意义
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首先,它帮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理解本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传统艺术、习俗和价值观的尊重与传承意识。通过故事、歌曲、手工艺等形式,孩子们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还能在情感上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传统文化融入有助于孩子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形成宽广的视野,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集体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创新路径
2.1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课程建设目标
幼儿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建设结合的过程中,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不仅关乎课程的方向和定位,更会影响到幼儿学习的全面性和深远性。具体而言,幼儿园课程建设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幼儿园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让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入的了解,使其从小就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独特性的文化教育活动,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元素融入其中,以鲜活、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幼儿可以主动学习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促使幼儿深入了解并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育人价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文化精髓,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第四,激发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
2.2 开展文明礼仪教学活动
中华文明的礼仪之道,是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亦是民族美德的具体体现。在幼儿教育阶段,培育孩子的文明礼仪不仅是德育的根本,也是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教师通过实施文明礼仪的教学,助力幼儿形成尊重他人、谦和有礼的品格,促进他们与人和谐相处,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幼儿园通过设计一系列礼仪课程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并领会传统礼仪。比如,在每天的晨会、课堂活动中,教师会向幼儿讲解传统的礼仪规范,如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以及节日问候的方式,教授幼儿如何得体地与人交流。同时,教师还会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法,让幼儿亲身体验这些礼仪规范的实际应用。通过模拟春节拜年、端午节赛龙舟等活动,幼儿学会以礼貌的态度向长辈问好,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出谦逊有礼的风度。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限于课堂,还应贯穿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在用餐、排队、游戏等环节,教师通过自身行为示范,教导幼儿如何有序地与他人互动,如何用礼仪表达感激和关爱。
2.3 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方式
首先,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革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动画、视频等资源,为孩子们构建一个直观、生动、情感丰富的文化认知环境。这种方式有助于孩子们更直观、深入地领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更易捕捉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使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喜爱上传统文化,自发成为其传承者和推广者。其次,幼儿园应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多元化教学形式,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在语言课程中,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经典的民间传说,让孩子们在倾听中品味传统文化的韵味;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亲手绘制传统图案,或制作传统手工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孩子们广受欢迎的民谣,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节奏和美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传统文化。最后,幼儿园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幼儿园应通过定期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积极向家长传达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设计、教学目标和深远意义,使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正确认识,意识到其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4 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传统节日文化占据着核心地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节日不仅是时间上的重要标志,更是文化传递与教育的重要平台。针对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性,幼儿园可策划一系列充满文化气息的活动。比如在春节,幼儿可以参与制作春联、剪窗花、包饺子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体会春节的文化象征和习俗。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春节的起源、节日习俗,以及如何在节日中对长辈表示尊敬和祝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领悟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在端午节,幼儿园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屈原的生平,通过制作粽子、学习赛龙舟等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样,中秋节也是不容忽视的传统节日,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观赏月亮、制作月饼、聆听中秋故事,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关团圆、亲情和和谐的文化理念。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对幼儿进行心灵启迪和道德引领的重要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素材。幼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其价值观对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 [J]. 新智慧 ,2024(30):27-29.
[2] 李騻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路径 [J]. 现代教学 ,2024(2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