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小班彝族儿童汉语语言环境创设与表达能力提升

作者

朱丽萍

峨边彝族自治县幼儿园

引言

在教育领域,儿童语言习得及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处于多民族地区的儿童语言教育,不仅影响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影响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彝族幼儿园儿童由于受到彝族语言的影响,幼儿园儿童的汉语习得受到阻碍。汉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仅仅通过教师进行教学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实现双语并举发展。

一、幼儿园小班彝族儿童汉语语言环境创设措施

1、创建多元化语言互动空间

为让彝族儿童习得汉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语言互动环境,鼓励儿童积极在活动中运用汉语,如通过游戏、歌谣、儿歌、故事等方式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教师可利用集体晨会、自由活动等为切入点,运用小组讨论法、角色表演法等途径,指导儿童在互动过程中内化习得汉语,建立汉语为主要使用的活动环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中运用汉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日常实践中积累并运用汉语。

2、利用图片、实物和肢体语言增强语言理解

鉴于部分彝族儿童的语言输入较少,因此老师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语言等来辅助孩子理解汉语的语义,例如,在教授新词时,教师可以辅助画图或实物进行,让孩子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词义并记住这个词。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词义,即动作来表演动物形象,亦可通过手势来表示,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既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了无汉语语言障碍的儿童理解和使用汉语。

3、情境创设与文化融合

针对彝族儿童汉语学习的文化差异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来丰富孩子们对汉语实用环境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境,如购物市场、家政等日常生活场景,让孩子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或将彝族文化融入情景中,将中华传统元素巧妙融入情境,如在介绍彝族节庆习俗、歌曲时用汉语,让孩子在文化认知一致性下潜移默化地学习汉语、运用汉语。

二、提升幼儿园小班彝族儿童汉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1、鼓励儿童自主表达与讲故事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绝不是课堂教学可以获取的,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进行自发性的表达,在这样的指导之下,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看图说话等活动,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尤其是关于自己生活的故事,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语言表述的存在意义。通过集体讲故事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孩子们间的交流,锻炼儿童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和自信心等,此时教师要对其表扬、引导,让儿童语言表达趋于完整。

2、开展语言模仿与反思活动

模仿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模仿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彝族儿童进行语言表达。教师通过模仿教师的朗读、背诵、问答等让儿童体会到汉语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语言信息,且在模仿过程中更容易把握语言韵律与语言感情。同时,教师可以将语言反思环节引入到教学中来,引导儿童自我评价自己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并进行语言反思。在反思中儿童会发现自己表达方面的瑕疵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度及流利度。

3、增强语言输出的情境化和实用性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孩子语言输出也应该尽可能的在具体的情境中具有使用语言交流的可能性。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尽可能地将学习到的汉语知识在适当的情境中用起来,例如:操场上和同伴讨论游戏规则、食堂老师交流饭量喜好等,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孩子们在情境交流中实际使用汉语、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真实交流的过程在真实的社会交际活动中,孩子可以凭借真实的社会交际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进行锻炼、对语言进行行为操练,从而体验汉语学习的真实性,孩子更加自觉地在使用汉语。

4、开展丰富的语言表达训练活动

除了日常的语言交际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训练形式帮助彝族儿童进行语言交际。比如开展小小演讲比赛、即兴表演、语言游戏等活动,能够不断提高儿童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特别是组织这样的小组活动,孩子们能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之间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在团队之间相互学习,从互相的学习和借鉴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儿童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汉语,更能感受到语言交际带来的自信和兴趣。在反复练习中,儿童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表达能力,也有助于语言学习遇到困难时的突破。

三、结语

如何使小班彝族幼儿汉语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我们科学的语言情境营造和说汉语的语言策略两者结合,在语言输入的同时加大幼儿语言输出实践力度。情境、互动、文化融合等多元化的举措,可以有效促进彝族幼儿对汉语学习适应性,使彝族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延金 , 韩蕾蕾 , 陈国英 . 凉山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情趣化教学模式刍议 [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32(03):115-120.

[2] 黎大哈 . 浅谈彝族孩子汉语启蒙教育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6):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