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作者

安庆仪

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五中学 1522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在这一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包括整合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以及实施过程性评价等方面,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转向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从整体出发,整合单元内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要素,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整合单元内容,构建教学主题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里,整合单元内容构建教学主题至关重要。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单元课文内在联系,提炼统领性主题,这是教学的关键起点与核心线索。

以 “民俗文化” 单元为例,《社戏》描绘江南水乡社戏的热闹场景,展现其在乡村生活的重要地位,呈现了民俗与地域生活的紧密关联;《安塞腰鼓》聚焦黄土高原,以豪迈文字展现腰鼓雄浑魅力,彰显民俗的地域特色;《灯笼》则从小小灯笼挖掘深厚文化内涵,体现民俗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寄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进行系统的研读与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全方位地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多样表现形式。语言表达上,学生赏析优美语句和修辞,积累素材,学会描绘民俗场景与人物,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审美鉴赏中,感受不同民俗文化的美,如社戏的婉约、腰鼓的豪放、灯笼的含蓄,培养审美感知;文化传承方面,学生认识到民俗文化的价值,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树立传承保护意识。如此,学生不仅获取知识技能,在文化素养和情感价值观上也得以全面发展,成功构建 “民俗文化” 大单元教学体系,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为终身学习和文化素养提升筑牢根基,切实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收获满满,向着更高的素养境界迈进。

二、依据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 “民俗文化” 单元为例,在语言运用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并积累文中描写民俗活动的生动词汇和优美语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民俗场景和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探究民俗文化与地域、历史、人民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审美创造,让学生学会欣赏文中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美,如社戏的古朴纯真之美、安塞腰鼓的阳刚雄浑之美、灯笼的诗意典雅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并尝试创作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散文、诗歌等作品,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文化自信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认识到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参与

(一)情境创设活动

根据单元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学习 “民俗文化” 单元时,教师可以播放各地民俗活动的视频片段,如舞龙舞狮、民间戏曲表演等,营造出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民俗文化的盛宴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单元课文所描绘的民俗场景,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文化感悟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共同解决复杂的语文问题。例如,在学习 “民俗文化” 单元时,教师可以布置探究任务:选择本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包括其起源、发展、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并制作成手抄报或 PPT 在班级内展示交流。各小组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收集信息,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本土民俗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读写结合活动

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在学习完 “民俗文化” 单元的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民俗文化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记叙文可以描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民俗活动,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议论文可以探讨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传承问题。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思考,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实施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调整

过程性评价应贯穿于大单元教学的始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记录、学习反思等多种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例如,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活跃度等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多次批改和反馈,不仅关注作文的成品质量,更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确保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整合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以及实施过程性评价等策略,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系统、高效,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宏明.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4,(12):64-66.

[2]宋单.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2024,(3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