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研究

作者

徐慧泽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116100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为培养具有坚定信仰和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引言

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更在于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坚定其理想信念。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高校应当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勇于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的新路径,以此推动党建工作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一、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红色文化教育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创新了教育形式,如通过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红色文化基地参观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红色文化教育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促进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仅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显著提升了其实际效果。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师生对党的深厚情感,促进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为党建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文化支撑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党务队伍建设与发展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党务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化成长路径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首要问题在于,党务工作队伍构建面临结构性难题,特别是在资源分配紧张的背景下,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数量严重不足,而兼职党务工作者往往因忙于本职工作,难以充分投入党建工作,这直接制约了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党务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滞后,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职业晋升路径不明确,导致党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缓慢,难以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二)党建工作机制与活动形式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与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传统党建工作机制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群体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导致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意和吸引力,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得党建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三、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党员的思想认同

红色文化教育是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深入发展的核心策略。通过将革命历史、英雄壮举及红色精神的精髓系统性融入党建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认同与归属感。高校可以积极策划参观革命纪念馆、探访红色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以及举办红色主题系列讲座与专题研讨会,这些举措将使学生党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教育视频、开发互动式学习课件,以此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教学的感染力。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党员从内心深处理解并认同党的初心与使命,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确保他们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保持紧密一致,为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提升学生党员的参与度

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往往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校应创新教育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来提升学生党员的参与度。例如,可以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红色故事分享会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感悟。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红色精神的力量。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红色文化相关内容,扩大教育覆盖面。通过这些创新的教育形式,学生党员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文化教育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红色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性

红色文化教育不是一时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校应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性。首先,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其次,建立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形式。再次,加强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合作,建立长期的教育基地和实践平台。最后,鼓励学生党员在班级、社团等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传播红色文化,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通过构建长效机制,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持续发挥作用,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结束语

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构建长效机制,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党员的思想认同、提升参与度、确保工作的持续性。未来,高校应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不断优化教育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教育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党员,也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靖芸.构建高校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机制的探索[J].广西教育,2023,(30):53-56.

[2]孙立华,孙志海.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02):46-50.

[3]陈俊.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0,34(0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