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重要性

作者

李秋英

沈阳市于洪区红兴路小学 110149

摘要: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当中,劳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基本途径,为提高劳动教育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并将劳动教育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予以学生熏陶和指导,使之将劳动意识驻扎于心,并发展其劳动技能、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本文就针对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开展进行思考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小学;劳动教育

前言: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认知、行为品质与各方面能力的高速发展阶段,亦是奠基阶段,在此时期,来自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活动的辅助皆对其人生发展大有影响作用。想要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在基础教学之余关注劳动教育的落实,利用劳动教育这一活动途径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与思想人格,使其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形成正确劳动意识,并鼓励其将劳动融入生活,发挥劳动教育的实质意义,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一、小学劳动教育开展重要性

当前时代的孩子大多为家中独生子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不断富强,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这也就导致当下多数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户外并未积极进行劳动活动,这样久而久之,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成为一大问题,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工作和生活也大有不利影响。基于此,为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巧、培养其劳动品格,就需开展劳动教育活动[1]。

于青少年而言,恰到好处的劳动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就能够起到正面影响作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劳动的乐趣,了解不同劳动的特点及技巧,并真正感受劳动者的不易,进而发自内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形成正确劳动观。同时,劳动种类多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各个小肌肉群,达到强健其体魄、磨炼意志的效果,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导向之下,劳动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一)传授劳动技能,激发劳动兴趣

在劳动过程中,唯有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劳动技能,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劳动效果。所以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供优良劳动体验,进而达到激发其劳动兴趣的目标,这对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大有帮助[2]。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观看不同工作岗位的劳动画面,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多样性。再结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行业进行深度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比如:结合养殖业为学生传授劳动技巧,并在班级开辟饲养角,与学生共同饲养诸如小鱼、乌龟、芦丁鸡等小动物。再引入拓展资料,让学生学习不同动物的养殖技术,以及动物疾病的防治等知识。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采取小组轮换制,每日负责照料小动物的饮食和卫生,发展学生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

其次,在班级劳动中教师应当就不同的劳动技能进行讲解,如擦黑板、拖地、扫地、整理课桌等等。着重指出学生常见的劳动问题,鼓励其自主谈一谈改进措施。与学生共同参与劳动活动中,打造轻松、有爱且团结的劳动环境,使其在正确劳动技术的辅助之下以最高效率完成劳动任务,强化其对劳动技能的掌握。

(二)开展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且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相较于乏味的理论知识灌输,学生会更加喜欢通过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来精进技能、强化认知。所以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应定期组织开展劳动主题活动,营造生动、和谐的劳动氛围,引领学生自然融入活动氛围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比如:教师可以就“饮食”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展开项目化活动,在项目活动初期,带领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之上,向学生发起提问,询问其在生活中了解哪些菜式、最喜欢哪种饮食等。再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实践中想要制作的菜肴,并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分工明确,合作完成预定的菜谱。最后组织试吃环节,让学生对各个小组做出的菜肴进行客观评价,选出最优小组颁发奖励,满足其成就感,也让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性较强的劳动技能,这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大有帮助。

(三)布置劳动作业,延续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的落实目的不单是让学生在校内端正劳动态度,而是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将劳动品质延续至校外、融入生活,使之能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劳动思想完成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这一习惯的养成将有益学生的人生成长。基于此,想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教师就需要将劳动活动延续至课外,通过布置劳动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劳动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形式要求家长参与劳动教育中,在家中予以学生指引和督促,使其真正将劳动当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非草草应付教师的学习任务[3]。

比如:在许多劳动活动中存在一定危险性,想要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就需要积极将安全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比如:在烹饪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刀具和火源,这些都存在着潜在危险,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家人合作烹饪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到家中向家长寻求帮助,在家长的辅助之下运用正确的姿势切菜、用火。家长可以将学生的表现运用视频录制的方式记录下来,上传至班级群聊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让其他学生相互学习。通过多元化方式提高劳动实践的实用性与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参与劳动,感受劳动乐趣。

结论: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导向之下,劳动教育的开展及优化成为教师聚焦的热点话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围绕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喜好设计一系列丰富有趣的劳动教育活动,并将劳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使之在劳动技能的助推之下高效完成诸多劳动任务,并享受劳动带来的成果,激发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热情,为其思想道德品质与良好生活习惯奠定扎实稳固基础,这将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周艳灵,于敏章,刘梦西.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3,(17):39-42.

[2]谢惠.浅论劳动教育在小学低年段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3,(02):54-55.

[3]赵万娟.新课程下如何将劳动教育融进学科教育研究[J].智力,2021,(3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