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措施研究
鄢秋香
南昌百树学校 江西南昌
引言:
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能够在面对陌生问题时快速提取关键词,理解含义,基于全面、深入的理解解题。围绕这一话题,专家学者分析了教育工作的实践案例,研究有效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教学方案时可以把审题能力提升融入教学目标,在核心素养培育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强化教育效能。
一、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审题能力强调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从复杂信息中提炼关键要点,形成整体认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良好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新问题时以更加耐心、细心的方式完成阅读与思考,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1]。解题过程中,较强的审题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找出问题中隐藏的线索,针对核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确保思考方向正确、合理。围绕题目关键点解决问题时,学生分析思考的条理性更强,借助合理推理得出可行的解题思路,构建从条件到结论的逻辑链条,从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等多个角度综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措施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质量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支撑学生以更加科学、清晰、流畅的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缺少审题环节,导致无法解出题目或得出错误答案,浪费时间精力,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之前可以渗透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在讲解数学知识和解题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示范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以下简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提炼关键信息,找出不同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未知数,列出方程,正确解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题,预留思考时间,展示正确审题后的结论,并故意设置一个因审题不清导致的错误方程,以此说明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为审题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培养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审题方法技巧
审题方法多种多样,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题目信息,理清思路,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时,可以从审题方法和技巧学习切入,使学生能够在题目中找到关键词,梳理逻辑关系,正确审题。题目中往往存在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关键词,教师可以总结数学题目中较为常见的关键词类型,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重点[2]。比如,“求”“找出”“计算”等字眼后往往提出了解题目标,是把控解题过程的重要方向。除此之外,可以画图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将问题具象化。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的课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多个应用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审题技巧给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学生从题目文字描述中找出关键词,根据解题要求列出方程,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信息。使用画图法审题时,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课程教学,使用图形解读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思路发展,找出熟练度不足、正确率不高的审题方法,进一步详细讲解,培养审题能力。
(三)强化审题能力练习
养成审题习惯并掌握相应方法技巧后,学生需要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化审题能力,找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为此,教师需要在知识讲解、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为学生提供质量较高的题目,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机会强化审题习惯,练习审题技巧。除常规题目外,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从问题中获取多个关键信息,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多角度思考不同条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例如,讲解分式方程的知识点时,教师提出“分子加上 2 是分母的 3 倍”这一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提问,经过分析和研究得出具体数值。学生可以从分数的取值范围、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等角度入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问题核心展开分析与解决。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式,综合运用多种审题技巧,不断提升审题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开展教学活动时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情况,确保学生掌握关键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前养成审题习惯,学习抓住题目中关键词的技巧,在审题方法的支持下正确审题。另外,教师提供实践练习机会,熟悉审题技巧,保证审题正确率的同时提高速度,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娜娜 . 基于思维发展的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探究——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23):33-35.
[2] 杜爱云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能力的意义与对策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4,(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