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陈雪芹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长春路校区 2244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广阔天地里,自主学习能力被视为学生掌握数学精髓、深化思维品质的关键钥匙。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革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更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探索并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激发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开展“教学衔接”工作,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能够更顺利地衔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他们才能快速吸收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为了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应抓好三方面的教学工作:为学生建设自主性学习环境、让学生开展自主性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作业练习,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长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自主性学习环境,激发主体意识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优质的环境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并获得独特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出发,为学生构建自主性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本单元的内容相对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小数”这一数字类型,掌握其基本含义和主要性质,从而建立起对小数的基础认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为了构建一个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重点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环境改造工作:首先是改造课堂的外部环境,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座位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围坐成一个“圆”。这样的布局便于学生随时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例如,在讨论“小数是一种怎样的数字形式”时,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表观点。一名学生说道:“小数就是比整数小的数,像是我们把一个整数切分后得到的部分。”另一名学生则补充道:“小数不一定小于整数,比如1.5就比1大,小数的关键特征在于它有小数点。”其次是改造课堂的内部环境,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表述的积极性:“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对小数有自己的理解,我希望你们能大胆地分享出来,我会为每一位勇敢表达的同学鼓掌。”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了积极调整,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进而形成了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这样的课堂环境改造,教师不仅满足了学生在心理和行为层面的需求,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助于他们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自主性课堂活动,完成深度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操作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这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探索数学知识,并深入掌握几何规律。为了有效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应精心设计自主操作项目,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感知几何图形的特性,从而对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产生深刻的理解,进而提升学习品质。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圆”这个独特的几何图形,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操作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操作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安排了如下操作任务,以引导他们进行操作,并帮助他们总结操作成果:第一环节:动手画圆。这一环节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利用手中的工具画圆,确保所画圆形的标准性。为了完成这一环节的操作,学生需要积极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有些学生直接利用一些圆形的物体画圆,有些学生则采用“自制圆规”的方法画圆。第二环节:尝试测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自主进行圆的测量,包括圆的半径和周长等。为了更便于测量,学生可以将自己绘制出来的圆形剪下来。第三环节:圆的图形变换。学生需要尝试通过各种操作,将圆变换成自己熟悉的几何图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从而加深对“圆面积”的理解和认知。教师所设计的这些操作项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公式等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巧妙引导,持续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学习、强化合作学习以及构建反思评价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为学生当前的学习提供强大支撑,更为其未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丽.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1(57)
[2]石业娇.基于信息化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