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法国文化战略中的法语推广实践研究

作者

侯俊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一、法语国际推广的历史演变与动因

法语的国际传播始于法国殖民扩张的历史进程。自 17 世纪起,法国通过殖民活动将法语带入北非、西非等地区。至 19 世纪末,法语不仅作为殖民统治的官方语言,还通过教育体系、行政机构和天主教会的传播,成为殖民地精英阶层的通用语言。这一时期,法语的国际化与法国的殖民霸权密不可分,其语言影响力直接依附于法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然而,法语的全球地位在 20 世纪初达到顶峰后开始面临挑战,尤其是美国崛起后,英语逐渐取代法语成为国际外交与商业的核心语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经济实力衰退与国际地位下降直接削弱了法语的全球影响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法语的使用率显著降低,英语逐渐成为主导语言。面对语言话语权的流失,法国政府于 1970年牵头成立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IF),试图通过多边合作重建法语的国际地位。该组织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宗旨,整合法国、比利时、加拿大等法语国家及非洲前殖民地,形成覆盖五大洲的法语共同体。同时,法国通过文化外交强化法语推广,设立法语联盟(AllianceFrançaise)等机构,以“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并重”的策略维系法语的文化认同。

二、法语国际推广的策略分析

法国政府将法语国际推广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制度化机制确保语言传播的可持续性。法国外交部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全球法语推广事务,并联合 OIF 构建多边合作框架,通过文化中心、奖学金计划及语言认证体系(如 DELF/DALF)强化法语教育网络。

教育领域是法语推广的核心阵地,其策略体现为“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并重”。法语联盟作为全球性机构,采用“政府支持、民间运作”的模式。法语联盟在 130 多个国家设立 1000 余个教学点,提供法语课程与文化活动,其教材编写注重本土化,增强语言适应性。同时,法国通过高等教育合作扩大影响力,设立“埃菲尔奖学金”吸引国际学生赴法留学,并在海外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将法语能力与学术资源进行融合。

媒体传播是法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工具。法国政府支持法语媒体的全球覆盖。法国国际广播(RFI)和电视五台(TV5 Monde),通过多语种节目向非母语国家输送法语内容。RFI 与外国电台合作推出法语双语系列节目,利用本土化平台扩大受众。

三、法语推广与文化软实力建构的互动机制

法语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法国文化软实力的符号性载体。法国政府将法语视为“共和国的认同符号”,强调其承载“自由、平等、世俗化”的价值观。通过法语教育、文学传播及艺术活动,法国将语言与文化符号绑定,形成“语言—文化—价值观”的复合输出模式。例如,法语联盟在海外推广法语时,同步举办法国电影展、艺术讲座等活动,使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国文化。

法语推广的深层目标在于塑造国际受众对法国文化的认同感,并以此巩固文化软实力。法国通过教育体系与文化产品输出,将法语学习与文化体验深度绑定。赴法留学生不仅提升语言能力,还可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增强对法国文化的认同。同时,法国利用法语区的本土化需求,推动“多元一体”的策略。例如,非洲法语区在保留法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同时,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法语变体(如塞内加尔法语),这种“文化适应性”既维护了法语的统一性,又增强了其在地区的影响力。

四、当代挑战与未来方向

法语国际推广的首要挑战在于其内部凝聚力的弱化。法语内部的方言化与英语借词现象日益严重,削弱了语言的统一性。魁北克法语与欧洲法语的差异已形成显著的交流障碍,而非洲法语区则因本土文化融合催生出大量混合表达,导致“标准法语”的权威性下降。另外,法国国内语言政策的争议加剧了推广困境。尽管法语被宪法确立为“共和国的唯一官方语言”,但地区语言的保护诉求与法语统一性之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批评政府过度强调法语中心主义,忽视了语言多样性的内在平衡。

法语的全球地位持续受到英语的挤压。作为国际通用语,英语在科技、商业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非洲法语区的本土化需求催生了新兴语言格局: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英语或本地语言,法语的“殖民遗产”标签反而成为其吸引力下降的诱因。

技术变革对法语推广构成双重挑战。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或削弱法语作为“工具语言”的价值;社交媒体与在线学习平台的普及使得法语传播策略进行升级。TV5 Monde等法语媒体虽已布局短视频与互动课程,但其内容吸引力仍难与英语平台竞争。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如AI 辅助学习、虚拟现实文化体验)提升法语的“现代性魅力”成为未来推广的关键。

结语

法语国际推广作为法国文化战略与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实践,其历史轨迹与当代转型深刻揭示了语言传播与国家权力、文化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从殖民时期的强制性扩张到后殖民时代多边合作体系,法语的国际化始终与法国维护“文化主权”的诉求紧密相连。通过教育网络的制度化建设、媒体传播的本土化创新以及“语言—文化—价值观”的复合输出模式,法国成功将法语塑造为承载共和理念与文化认同的符号体系。然而,这一进程面临三重挑战:英语霸权下国际话语权的持续流失、法语内部方言化与本土化诉求对语言统一性的消解,以及数字技术变革引发的传播危机。未来,法语国际推广需在技术创新、文化叙事调整与多边机制改革之间寻求平衡,才能在维护语言影响力的同时回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逸然 . 法国法语教育政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D].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024.

[2] 刘洪东. 法语国际传播政策与实践研究[D]. 山东大学, 2022.

[3] 邓清艳 . 中法语言国际推广对比分析及其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 [D]. 浙江科技学院 , 2021.

[4] 刘亚玲 . 法国语言政策研究 [D].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018.

[5] 马小彦 . 法国面向拉美地区的语言文化传播战略 [J].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 , 2016,(01): 52-64+121.

【基金项目】2023 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法国语言政策与法国多元文化关系研究,项目编号:Awky2023022)

【作者简介】:侯俊(1988-),男,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现任西方语言学院法语系主任。研究方向:法语语言学,法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