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用信息技术 助学生语言发展

作者

余伟 范闲群

重庆市兼善中学 重庆北碚 4007700

摘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一任务,英语教师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英语与语文同属于语言学科,在学习内容上可以相互渗透,在学习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试图通过两者的融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了实现两门学科的融合,文章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科融合的观点,并以案例的方式对两者的融合展开了分析,期望文章的讨论给有关工作者以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英语;语文;融合

学科融合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多个学科的融合改变学生以往的语言学习方式,保证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是当下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助力学科融合,不仅丰富了语言课堂内容,更为学生构建起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直接观看、分析中,领悟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共通之处,并在对比中把握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学会理解、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为学生日后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语言学习环境,深化学生的语言理解

语言是传递信息、思想的载体。作为语言学科,英语和语文在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英语教师只有抓住两门学科的共通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语言学习环境,才能深化学生对这两种语言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1]。例如人教版“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篇文章,文章以“节日”为主题,向学生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庆祝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掌握与欢庆节日、节日传承与发展有关的单词和短语,结合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说一说各国人民庆祝节日的根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节日有关的词汇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表达各国庆祝节日的原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与节日有关的词汇,如congratulate(祝贺,恭喜)、 significant(有重大意义的)、dress (sb.) up(穿上盛装)、be decorated with(用来装饰)并为每个词汇附上了相应的图片,便于学生的理解。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猜一猜这些词汇的具体用处。为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congratulate、 significant等单词的应用场合,大家发现英文的congratulate和中文的祝贺都表示一种祝福和赞美,可以应用于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之中。在学生了解了词汇具体用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小问题“还有哪些词汇在英文语境下和中文语境下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利用网络来搜集。

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跨学科教学之中,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语言交流中来,理解了词汇的具体应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认知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是英语核心素养内容之一,这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引领学生探寻语言背后的文化,通过指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的不同文化,深化学生对不同文化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例如在“The Value of Money”这节课的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价值观,教师利用网络搜集了中西方不同人群对金钱的看法的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中西方对待金钱不同态度的原因。学生可以从对待金钱的态度、使用金钱的方式入手进行分析,也可以追根溯源引入典型的案例,如中国儒家思想讲究道德与仁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富,西方人民的金钱观受到现代经济理论的影响,强调个人主义与自我实现,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广阔的文化背景视角,鼓励学生分析莫里哀喜剧《吝啬鬼》与徐复祚《一文钱》里的人物对金钱的态度,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从而深化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

教师以“文学”为切入点,立足文本内容,带领学生领略了中西方文化下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书中典型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对金钱的不同态度,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提升了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场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语和语文的共通之处不单体现在知识层面,两者也有着相似的教育目标,比如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树立起跨学科融合的理念,采取相应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3]。“Teenage life”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成长、参加活动中面临的困境,不同国家青少年学生在解决困境上采用的方法。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掌握名词短语、形容词和副词短语,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下使用这些词汇,从青少年的角度针对青少年面临的某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在本课教学开始,教师就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了国内、国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困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随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篇文章,重点关注文章是如何描绘青少年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给出的建议,并运用在语文课堂掌握的阅读技巧如“上下文联系法、推测法”等简要概述本篇文章的大致含义。

在学生对文章主题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说一说青少年学生面临的问题,应该如何做?”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在班内开展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微写作的方法,结合讨论的成果完成一篇关于“青少年学生面临的问题”的英语文章,在文本中要体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心理活动以及解决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语文写作中的描写方法,细致的描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结束语:

信息技术赋能英语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释放自己的能量,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昌鲜,邓敏鸿,汤小林.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J].新课程,2021,(36):16-17.

[2]邓敏鸿,汤小林.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与反思[J].教育 科学论坛,2021,(16):20-23.

[3]丁磊.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与反思[J].文渊(小学版), 2021,(5):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