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粘箐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小学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皮影戏为例,探讨了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通过课堂讲授、活动开展和多方联动等方式,旨在深化学生对皮影艺术的理解与情感认同,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进而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小学美术;教学;传承与发展;皮影戏艺术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民间艺术却面临被遗忘和边缘化的风险。因此,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效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皮影戏为例,探讨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以期为其他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小学美术教学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的价值意义
(一)文化根脉:传承艺术精髓
皮影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展示了祖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通过观赏皮影戏的经典剧目,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表演技巧。而通过实践,学生得以掌握皮影戏的制作技巧,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确保这一艺术瑰宝得以延续与传承。
(二)审美启迪:培育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以其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和深刻的内涵,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审美教育资源。学生在欣赏皮影戏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审美鉴赏力,更在创作中激发了创新思维,为皮影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创新传承:焕发艺术新生命
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性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皮影戏作品,以此丰富皮影戏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举办皮影戏艺术节、工作坊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文化,从而推动皮影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以皮影戏艺术传习为例
(一)课堂讲授:深化理解,培育皮影艺术情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皮影戏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搭建起一座连接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让他们在欣赏与创作的旅程中,深切感受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以《猪八戒吃西瓜》为例,讲解环节,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追溯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从西汉时期的萌芽,到如今的繁盛,每一个阶段都闪耀着传奇的光芒。随后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将学生带入充满奇幻色彩与趣味盎然的西游世界,与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一同享受夏日的清凉与欢乐。在示范环节,教师更是将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展现得精妙绝伦。精心挑选优质兽皮或纸板作为原材料,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猪八戒吃西瓜》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从猪八戒那圆滚滚的肚子和憨厚的笑容,到西瓜那圆润饱满的外形和诱人的色泽,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心血与智慧。在实操活动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猪八戒吃西瓜》皮影角色的制作中。他们根据教师的悉心指导,精心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猪八戒形象,然后拿起刀具进行精细的雕刻,力求将角色的特点刻画得更加鲜明。每一次刻刀与材料的碰撞,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接着,他们又为皮影角色上色,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与运用,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别具一格。在课程的最后部分,教师通过讲述《猪八戒吃西瓜》背后的故事和皮影戏艺术家们的传奇经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活动开展:激发热情,推动皮影艺术创新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皮影艺术的理解,在实践中推动这一古老艺术的创新发展。教师可组织皮影角色设计大赛,要求学生在保留皮影角色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创意。比赛中,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一位学生设计了一款名为“未来勇士”的皮影角色,结合科幻元素与传统皮影造型,创造出既具有未来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角色形象。教师还可开展皮影剧本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皮影戏的特点,创作具有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的剧本。例如,一个小组的学生创作了名为《月光下的秘密》的皮影剧本,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设定,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勇气和成长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学生对皮影戏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更通过创新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计,为皮影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组织皮影戏表演晚会。学生将自己创作的皮影作品和剧本搬上舞台,例如,表演《月光下的秘密》中的片段,通过皮影角色的灵活动作和生动的表情,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栩栩如生,深刻感受皮影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为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多方联动:拓宽视野,促进皮影艺术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绝非一校之力所能独担,而需汇聚社会各界的广泛智慧与强大力量。为此,教师需积极行动起来,与社区、文化机构等社会各界建立起全面而深入的合作机制,共同为皮影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可与社区紧密携手,共同打造充满活力的皮影艺术文化圈。通过联合举办皮影戏艺术节、工作坊、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功吸引社区居民与学生的广泛关注。活动中,皮影艺术大师们不仅带来了精彩的现场表演,如《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桥段,还亲自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皮影角色,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与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院校等文化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邀请皮影文化学者走进校园,为学生带来精彩纷呈的讲座,让他们深入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为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拓宽传承渠道,让更多的民间艺术瑰宝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绽放光彩,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歆迪.让皮影戏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7):65.
[2]林珊.民间传统工艺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索—以《让剪影动起来》教学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