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文化馆如何有效组织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

作者

陈滨

湛江市文化馆 广东湛江 524037

摘要:美术作品展览是展现群众文化生活、激发群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广大群众的美术欣赏水平的好方式,然而当前基层文化馆在组织这类展览时,存在展品征集渠道较窄、展览策划缺乏新意、受众覆盖面有限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基层文化馆的职能与资源现状,旨在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助力基层文化馆更好地组织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让更多优秀群众美术作品得以展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组织策略;文化生活

引言:群众文化艺术扎根于人民,要保证艺术培训的全民普及性,就要把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作为关键的展示窗口。在此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域群众的艺术喜好与创作特点,通过拓宽展品征集途径、精心策划展览形式、加强宣传推广等举措,科学规划开展展览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基层群众美术绽放光彩。

一、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突出文化活动个性化

在推动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的组织和策划阶段,需深入了解和掌握社会公众的需求,吸引群众。只有明晰群众的喜好与期望,才能策划出真正受大家欢迎的美术展览活动,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力。

积极引入展览形式,充分借助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在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文化馆官方网站等发布调查问卷,除设置如“您最喜欢哪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国画、油画、水彩画等)”“您希望美术展览以何种形式呈现(主题式、年代式等)”这类常规问题外,还可询问大家对湛江特色冰箱贴、纪念盖章、明信片、文旅手办礼品等特色美术形式融入展览的看法,广泛征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人群的意见。线下安排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进行访谈,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着重了解群众对于将湛江特色新颖美术形式在展览中的呈现方式、展示位置的想法,以及对美术作品展览在时间安排、场地布置、配套讲解等方面的期望,如此才能精准把握群众喜好,策划出独具魅力的美术展览活动。

在充分洞察人民群众的需求后,依据所收集的丰富信息,为群众定制专属的活动服务,精心雕琢贴合大众口味的美术展览活动。一方面,依据不同群体的兴趣差异,策划针对性强的展览主题与板块。对于老年群体,打造“岁月留痕——经典国画展之舞狮韵”主题展览。精选承载深厚传统文化底蕴、能唤起他们怀旧情感的国画作品,像把遂溪舞狮的磅礴气势、精彩瞬间通过细腻的国画笔触展现出来,同时在展览现场巧妙布置舞狮的道具、精美的服饰等作为装饰元素,再安排专业讲解员,详细解读作品背后蕴含的故事、独特的技法特点以及遂溪舞狮文化历经岁月的传承脉络与深刻内涵,方便老年观众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欣赏。而针对青少年群体,则推出“幻想世界——创意美术展新风采”主题展,汇聚那些充满奇幻想象、色彩绚丽的现代创意美术作品,融入可爱的遂溪舞狮卡通形象、别具一格的创意绘画等内容,借此点燃他们的艺术灵感火花,充分激发其创造力。

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巧妙设置多元互动环节,全力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开展群众才艺比赛,涵盖绘画、手工等丰富类别,给有才艺的群众搭建现场展示的舞台,使其尽情展现自我,切实增强参与感。举办美术知识问答小游戏,准备趣味十足的小奖品,以此激发群众主动探索美术知识的热情。还可以组织现场临摹体验活动,让大家在临摹经典美术作品时,亲身领略美术创作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互动形式,有效消除美术展览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感,让整个活动焕发出蓬勃活力与强大吸引力,真正成为深受群众青睐的文化盛宴,让美术文化在群众中扎根、传播。

二、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展现文化活动的地域性

在组织与策划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阶段,在此阶段,需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民间艺术团体以及艺人之间的合作,借助他们所掌握的丰富文化资源与精湛技艺,来丰富美术作品展览的内容与形式。例如,与当地文化团体联手,梳理馆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文物资料、老照片等,同时重点挖掘湛江非遗相关的内容,像雷剧的舞台戏服、道具设计等资料,吴川飘色的造型图片等,将其融入展览的展示板块中,为群众呈现地方美术发展的脉络。

积极寻找各类型民间艺术团体合作,邀请剪纸、刺绣、木雕等民间艺人现场展示创作过程,尤其要邀请各种传承道具制作例如傩舞面具、雷州石狗雕刻,醒狮彩扎等湛江非遗技艺传承人艺人,现场展示精湛的手艺,并将他们制作的精美醒狮道具、形态各异的石狗雕刻作品等作为展览的一部分进行展出,增添展览的趣味性与观赏性。

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主题性展览,突出活动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带动地方文化的广泛传承和发展,围绕当地的特色民俗节日,如某地的端午赛龙舟习俗,策划以“龙舟竞渡”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展示描绘赛龙舟热闹场景、相关民俗仪式等的美术作品,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深入了解这一民俗文化。

在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民俗活动以及地方艺术等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古迹遗址等资源,为活动提供场景和背景。比如,当地若有古老的非遗遗址,可将部分美术作品展览设置在非遗环境周边,让观众在古朴的氛围中欣赏展现当地历史风貌的特色,增强沉浸式体验感。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优美之处,举办户外写生美术展,展示以周边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让大家感受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融合[1]。

三、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彰显文化活动的创新性

在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当中,应牢牢把握正确意识形态,始终将其贯穿于活动形式创新的全过程。在此阶段,以推陈出新为核心导向,紧密围绕群众需求这一核心,秉持艺术多元的导向,锚定提升体验的目标,积极探索多种新颖且契合正确价值观的方式,让美术作品展览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感受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一,对于基层而言,各市县区文化单位、文化服务中心等更是肩负着重要责任。它们要充分发挥自身贴近群众的优势,在组织美术作品展览时,严格筛选美术作品,确保其传达积极、正面的思想内容,符合正确的意识形态要求。同时,在创新活动形式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互动体验式展览、主题情景式呈现,还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展示等,都要将正确的意识形态巧妙融入其中,通过美术展览活动这一载体,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真正带动美术展览活动成为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有力平台。

其二,注重活动的互动体验性,并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沉浸感。设置VR/AR体验区,让观众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近距离感受美术作品的细节、创作背景等,并开展现场数字绘画创作互动,观众能在电子设备上进行简单绘画创作,即时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与其他作品共同构成一幅别样的美术“拼图”,提升参与热情[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文化馆在组织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中,要根据群众需求、地方特色以及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优化活动形式、挖掘资源优势、提升服务质量,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展览活动。让群众性美术作品展览成为弘扬地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有力载体,在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景雪. 传承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 (17): 75-77.

[2]曹演婷. 新时代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路径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 (14):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