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李娟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该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旨在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创新思维,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学习模式;小学语文;运用
一、引言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不高。而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景点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分享感受,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吸引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该学习模式,学生需要主动预习课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如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可以自主查阅字典、分析字形字义,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是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能够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排演课本剧时,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剧本创作、角色分配、排练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预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桂林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等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古代儿童玩耍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如果在玩耍中遇到危险,你们会怎么办?从而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每组 4 - 6 人为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小组任务,如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等。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小组任务可以是讨论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矛盾的产生和化解过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如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有的学生负责汇报等。
教师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如何阅读课文、如何做笔记、如何查阅资料等。例如,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精读、略读、默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小组,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当小组内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讨论、协商等方式达成共识。例如,在讨论《落花生》的主题思想时,小组内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主要是赞美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有的学生则认为课文还表达了作者对做人道理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探究方向,制定探究计划,选择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创新精神。比如在探究古代诗歌的意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通过诵读、想象、比较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总结探究成果,撰写探究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 “自主、合作、探究” 元素。例如,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开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素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和拓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多媒体资源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视听素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火烧云》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火烧云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烧云的美丽和变幻无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一)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平衡
在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指导、启发和评价,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放任自流,也不能因为教师的主导而剥夺学生的自主权利。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实施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降低学习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注重学习评价与反馈
学习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方面。同时,教师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论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以及注意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充分发挥该学习模式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创新思维。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完善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12, 32 (2): 39 - 43.
[2]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5]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7]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C].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本文系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STY1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