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级媒体时政采访贴近乡镇实际的要点

作者

孙伟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136600

一、县级媒体时政采访贴近乡镇实际的重要性

县级媒体作为连接县级政府与乡镇群众的重要桥梁,其时政报道承担着传递政策信息、反映乡镇动态、凝聚乡镇发展合力的重要职责。时政新闻往往与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乡镇产业扶持政策、民生工程推进情况、乡村治理举措等。然而,若县级媒体的时政采访脱离乡镇实际,报道内容空洞、形式单一,就会导致乡镇群众对时政新闻关注度低,政策信息无法有效传递,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在乡镇的落实和乡镇的和谐发展。

贴近乡镇实际的时政采访,能够让报道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增强乡镇群众对时政新闻的认同感和接受度。通过采访真实反映乡镇的发展现状、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既能为县级政府制定符合乡镇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也能让乡镇群众及时了解政策红利,积极参与到乡镇建设中来。

二、采访前的筹备要点

(一)深入了解乡镇基本情况

县级媒体记者在开展时政采访前,需全面掌握乡镇的基本情况,这是贴近乡镇实际的基础。可通过查阅乡镇年度工作报告、统计年鉴等资料,了解当地的产业布局,如哪些乡镇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哪些乡镇发展特色手工业或旅游业;掌握当地的经济数据,包括人均收入、GDP 增长情况等;明晰民生工程的推进进度,如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资源改善等。

同时,要提前走访乡镇干部、村民代表、产业带头人等,倾听他们对当地发展的看法和诉求。例如,在采访某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前,记者可与乡镇党委书记交流,了解乡镇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整体规划;与村民交谈,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对乡村振兴的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明确采访的重点和方向,确保采访内容紧扣乡镇实际。

(二)结合乡镇特点确定采访主题

不同乡镇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县级媒体记者应结合乡镇特点确定采访主题,避免采访内容千篇一律。例如,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推广等主题进行采访;对于工业较为发达的乡镇,可聚焦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就业情况等方面;对于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镇,则可关注旅游开发与保护、乡村旅游对群众收入的影响等内容。

在确定采访主题时,还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和乡镇的实际需求。如在春耕时节,针对农业乡镇开展关于春耕备耕、农业政策支持的采访;在汛期,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乡镇进行防汛工作、群众转移安置的报道。

三、采访过程中的沟通要点

(一)运用贴近乡镇群众的语言

乡镇群众文化水平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生僻的术语和官话套话,尽量运用乡镇群众熟悉的方言或通俗语言进行交流。例如,在询问村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看法时,不要说 “您如何看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促进作用”,可以换成 “您觉得把地流转给别人种,对咱们种地和收入有啥影响不”。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乡镇群众面对媒体采访时,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拘谨,导致表达不畅。记者要主动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营造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可以从采访对象的生活琐事入手,如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家庭生活状况等,消除其戒备心理。

在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和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不要随意打断或质疑。对于采访对象表达不清晰的地方,要以温和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追问,而不是指责或施压。例如,当村民对某个政策理解有偏差时,记者可以说 “您说的这个情况我大概明白了,不过还有个地方我不太清楚,您能再给我讲讲吗”,让采访对象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四、报道内容呈现要点

(一)聚焦乡镇群众关心的问题

县级媒体的时政报道应聚焦乡镇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医疗保障、养老问题、就业机会等。在采访中,要深入挖掘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解决进展,让乡镇群众通过报道了解到政府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采取的措施。

例如,在报道乡镇的教育工作时,不仅要报道学校的建设情况和教学成果,更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师资力量短缺问题等群众关心的话题,采访家长、教师、学校负责人等,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以及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

(二)用具体案例和数据增强说服力

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描述难以让乡镇群众产生共鸣,在报道中应多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撑内容,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例如,在报道乡镇产业扶持政策时,可以选取几个通过政策扶持实现增收致富的村民案例,详细介绍他们的创业过程、政策带来的帮助以及收入的变化;同时,列出政策实施以来乡镇产业规模的增长数据、带动就业人数等,让乡镇群众直观地感受到政策的成效。

(三)体现乡镇特色和地域文化

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时政报道中适当体现这些元素,能够让报道更具地方特色,增强乡镇群众的认同感。例如,在报道乡镇的文化建设工作时,可以介绍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展现乡镇的文化魅力;在报道乡镇的发展成就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让群众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和文化传承。

五、报道后期传播要点

(一)选择适合乡镇群众的传播渠道

县级媒体应根据乡镇群众的信息获取习惯,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外,还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乡镇政务 APP 等新媒体渠道。对于一些年龄较大、不熟悉新媒体的乡镇群众,报纸和广播仍是重要的传播方式;而对于年轻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众,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

例如,将时政采访制作成简短的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用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呈现采访内容,更容易被乡镇群众接受和传播。

(二)与乡镇群众进行互动交流

在报道传播后,县级媒体要注重与乡镇群众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对报道的反馈和意见。可以通过在微信公众号留言区、短视频评论区回复群众的疑问和建议,或者组织线上线下的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活动,收集群众的想法。

通过互动交流,不仅可以了解乡镇群众对时政新闻的需求和关注点,为今后的采访报道提供参考,还能增强群众与媒体之间的联系和信任,提高县级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六、结语

县级媒体时政采访贴近乡镇实际是提升报道质量、发挥媒体作用的关键。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做好充分的前期筹备,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呈现出符合乡镇实际、满足群众需求的报道内容,并通过合适的传播渠道与群众进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县级媒体的时政报道真正走进乡镇群众的生活,为乡镇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艾丰. 新闻采访方法论[M].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 方师师 .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务 [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3] 张征. 新闻采访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4] 李良荣 . 新闻学概论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5] 王润泽 . 基层新闻实践与乡村社会治理 [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05):5-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