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阅读工程”“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王文婷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高新区小学 223800
【摘要】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逐渐落实,助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素养是小学生必备的学习素养,是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聚焦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学习弱势群体,开展“真阅读”工厂,助推他们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进行自主阅读,实现阅读能力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真阅读工程”;农村留守儿童;自主阅读;培养策略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只是采用了略读法,仅仅是了解了文本中的大概情节,缺乏了思考,不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让他们的阅读学习成为了一种“假阅读”。基于这样的阅读现状,学校语文阅读课题组提出了“真阅读工程”,力求能够让全校的学生做到思考阅读,获得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真正培养。基于此,笔者能够聚焦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学习实践进行相关的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以便能够让留守儿童获得自主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何谓“自主阅读”?其实就是指学生自愿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阅读书籍所进行的独立环境下的阅读。这种阅读不是教师与家长的强行督促行为,而是学生自我兴趣、自我需要所开展的活动。小学生形成这种阅读习惯与能力,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好坚实基础。当然,这种自主阅读的高度是建立在学生受到教师阅读培养基础上的,是学生课堂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发展与延伸,更是学生课堂学习方法与经验的再应用。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环境很少有能够养成自主阅读的学生,为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能力成长,为他们创造出可以实现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培养的新时空,助推他们的阅读素养提升。
一、加强家校合力,营造自主阅读氛围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唯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他们才能逐渐生发进行自主阅读的意愿,进而才能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学校与家庭之间应该积极建立起联系,为学生共同创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学校要能积极地建立好阅读图书角,常态化开展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有机会地开展阅读评比活动,为全校学生营造出浓浓的课外阅读氛围,鼓励留守儿童能够走进这些阅读场所,进行真阅读。学校加强这些阅读场所的建设与环境布置,如在室内布置好阅读文化氛围、提供舒适的桌椅、免费提供学生需要的阅读笔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在阅读书籍的配备中,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书籍,如:科技类、文学类、艺术类等等,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与生命安全教育,选购一些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书籍,以便能够让留守学生实现更多的情感呵护。
此外,学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到学校来聆听学生阅读素养培养专题讲座,获得教育学生的方法与经验。同时,鼓励家长能够选择适合的时段与留守儿童共读一本书,做到以身示范,助力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下也能养成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
二、丰富阅读资源,开阔自主阅读方式
多样的阅读书籍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行为的基本保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为
学生提供好可以促进其成长的书籍与学习媒介,营造好环境,丰富孩子的阅读生活。这样阅读素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传统意义的阅读图书,含括了书籍、杂志与报纸等,这些图书资料应该是多文体、多视角的内容,能够含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生活环境下的阅读素材,如商场购物宣传海报、门牌信息、路边标语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素材,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促进其知识增长;三是动态阅读素材。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十分丰富,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学生通过阅读平台就可以浏览到许许多多的学习内容。
这些阅读素材与阅读方式的选择,都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自主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与阅读活动的多元化。当然,经历常态化的自主阅读行为规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以渐进式发展。
三、多元方法助力,培养自主阅读兴趣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良好的阅读兴趣才是实现自主阅读的关键所在,教师与留守
儿童的监护人应寻找合适的方法,引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一)榜样示范法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皆要能够进行适当的阅读活动,与孩子一同
谈论学习,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思想,明白所有人都需要学习成长。当然,唯有教师与家长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做孩子阅读学习的陪伴者或是引路人,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阅读学习方向,才能乐于投身到自主阅读中去,兴趣阅读才会逐渐形成。
(二)巧妙设悬法
利用好阅读书籍中的设悬,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促使学生能够在下一
次阅读时准时进行,并能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阅读,获得答案的最终找寻。如果教师与家长能够利用好这些设悬问题,留守学生也就会逐渐摆脱陪伴式阅读,自主走向快乐阅读,实现自我安静阅读。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喜欢故事阅读,对于童话故事尤感兴趣,兴致勃勃,能够保持长久的专注力。为此,在推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故事文本阅读,逐渐走进科技文本、艺术文本阅读,遵循学生的感性阅读向理性的过渡。
(三)媒介辅助法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忽视阅读媒介的运用。在媒体资源丰富的背
景下,许多媒介具有着动态化、鲜明化的特点,能够助推学生走向感性学习与理性思考,能够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阅读时让孩子能够看到关于阅读书籍的一些视听资料、相关故事片,借助于多媒体、网络在平台上进行阅读,都可以让学生获得更高的阅读学习兴趣。当然,在让学生进行媒介阅读时,教师与家长要能给予一定的约束跟进,保障学生的的阅读习惯养成,形成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
四、组织阅读活动,展现自主阅读成果
鼓励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阅读与展示自我阅读成果也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提升的重要手
段。因此,教师与家长都要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说出自己的阅读所得与不足。在班级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摘抄的精彩内容,可以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或是将自己所认为的精彩讲述给同学听。成立兴趣阅读小组,让留守学生找到归属感,能够与其他学生一同走向自主阅读与快乐阅读。在班级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举办阅读成果展,让学生自主完成读书笔记、制作阅读小报等,在阅读成果展中展示。在家庭中,家长要能关注留守儿童的自主阅读行为,适时地与孩子在周末或闲暇时一起阅读,鼓励孩子能够边读书边做笔记,适时地举行家庭阅读分享会,让其乐融融的阅读氛围在家庭中形成。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做到优差兼顾,做到关注留守儿童,以多渠道、多举措来促进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培养。在具体阅读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和家长建立联系,推进家庭阅读氛围的形成,同时也要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学习资源与阅读方法引领,助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方法可用、有方向可寻,由此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习惯养成,以此也让学生的“真阅读”能够在课堂内外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真珍.自主阅读,独具匠心——谈高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学苑教育,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