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谭翠萍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沙头小学 516123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通过构建大单元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迁移应用。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理念、实施路径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转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此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郑国民和李宇明老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这书中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这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定义
“大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整合相关内容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整合”与“探究”,即将一章一节所展现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合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研究意义
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现教材的有效整合,可以将多篇课文、练习、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从而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更加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等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整合课文,确立单元主题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特点,选择具有内在联系和共同主题的课文分析单元主题与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明确单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通过对比不同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价值点。结合课程标准,判断该单元主要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例如,以“亲情”为主题,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整合成一个教学单元。
(二)单元学习目标定位
首先,教师对本单元目标梳理,需要梳理出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接着教师在定位单元目标的基础上,提炼出贯穿整个单元的大概念。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知识或观念,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结构化。最后在大概念的背景下整理归纳出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三)单元学习情境创设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创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开展亲子互动、家庭照片展示等活动。
(四)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
在设定单元核心大任务后,就要进行整合练习,设计教学流程,将单元内的课文练习、口语交际与习作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流程。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的美好;在写作教学中,以“父母之爱”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安排
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围绕核心学习任务和子任务,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和层次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这些活动可以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和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对于写作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范例和写作素材。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要实施多元化评价,并注重激励性和建设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个人作业、小组作业、课堂表现、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还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指导改进方向。反馈应具体、有针对性,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对于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对于一些学生在写作方面缺乏素材和思路,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范例和开展写作素材积累活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包括单元整体教学解读、单元学习目标定位、单元学习情境创设、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安排、教学评价设计与落实以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案例分析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包括《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等课文。案例教学设计具体方法如下:
(一)单元整体解读
教师对本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和语文要素,确定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习作时抓住重点”。
(二) 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师整合单元内的课文、练习、课外拓展以及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例如,通过群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不同作者笔下的春节习俗,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三)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教师创设了“年的味道我来说”这一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小组交流家乡过年的活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设计了单元导读课、读写结合课、群文阅读课、单元习作课和素养展示课等多种课型,将核心素养精准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例如,在读写结合课中,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练习。
(五)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和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证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语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整合和重组教材内容,形成具有内在联系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多元化评价和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发现不足并指导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进一步完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J李怀源.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9787519137762,郑国民、崔峦、蒋军晶联袂推荐
[2]郑国民;李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7
[3]林珠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