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措施

作者

吕晶

定边县第五中学 718699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拓展和迁移的学习方式。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思想,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措施

新课标背景下,深度学习倡导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探索、内化知识的机会。因此,深度学习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动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利用深度学习理念创设深度学习课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参与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优化课程教学的目的。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教学概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基础性理解与认知是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基础与前提。深度学习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中提炼出数学规律,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这种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层面,还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因此,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措施

(一)巧用信息技术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不仅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为教学带来新思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构建直观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件,也可以利用直观、生动的素材,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此,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度理解。

以“平行四边形”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伸缩门以及工艺品、瓷砖、栏杆上的装饰图案,要求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引导学生在直观对比、观察中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性质。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边具有哪些性质?平行四边形的角具有哪些性质?并要求小组之间分享结果和讨论心得。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并提出问题:“现有一个图形,如何证实它是平行四边形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性质,联想到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全等三角形等知识,完成对平行四边形的验证。教师通过对实际案例和生活化素材的运用,构建直观的数学课堂,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创设趣味情境

情境是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基于前期浅层教学,教师已能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在深度教学设计中,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创设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和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尝试探究问题,逐步投入深度学习中。趣味情境的创设需注重以下三点:情境的设计需贴合现实生活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需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情境需能引发学生的多元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增加思考深度,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和目的。

以“有理数的乘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细胞分裂”这一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明确an的含义,区分底数、指数的概念,并要求学生求解简单的有理数的乘方。基于前期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有理数的乘方”情境问题:“一个细胞分裂N次后,数量变为2的N次方。若一个细胞最初有20个,分裂N次后,细胞数量会变成多少?”该问题与教材例题衔接紧密,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延展数学学习思路,且情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能引导学生投入深度学习中,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活用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的思维工具,能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不同层次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知识讲解、单元结构梳理,其实思维导图也可以应用在错题整理、分析和改正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错题及其成因和改正过程,能让学生在主动反思中将错题转化为查漏补缺的重要资源,在分析中对自身学习情况、解题思路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以“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为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方程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开展错题讲评活动。首先,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结合学情设置难度适宜的随堂练习,再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学生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以“错题整理”为中心词,以正确解题过程、错误解题过程、错题成因、相关知识点为分支构建思维导图。其次,教师可以继续布置同类型的练习内容,检验错题讲评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绘制的思维导图与错题本有机结合,在课后复习阶段辩证使用这些资源,进而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育人价值。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点,并在认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中发散思维,实现有效避错,让思维由浅层的“用知”进入到深层的“自知”层次。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深度学习符合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课程提出的要求,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掌握构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应然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以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探寻[J].智力,2024,(26):143-146.

[2]马克贤.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2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