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作者

张健

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66

摘要:现代化的地铁车站建设,不仅要加快施工效率,还要在施工质量上不断的提升,各项施工技术的运用,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逐步减少技术的陈旧问题。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地铁车站的影响力非常高,不仅要把握好技术的实施效果,还要节约技术成本,并且在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技术变更问题,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内容、流程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优化,逐步减少技术操作的制约条件。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运用阶段,施工单位要加强材料的创新,选择一些高性能、绿色材料施工,切实把握好技术实施的具体效果,强化技术理论的研究,并对施工成果进行无损检测,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快速的纠正。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操作要点

随着交通产业的发展进步,地铁车站的建设标准不断提升,以往的技术成果虽然显著,但是并不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对于新扩建的区域,难以适应新的建设环境。为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要从新时代的角度思考,加强技术的综合创新,针对技术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不断的完善,逐步减少技术方案的矛盾。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操作,应加强专业技术团队的建设,施工单位要对不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沟通,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情况合理的调整,分析技术操作的各项要求、各项特点,坚持在施工技术的执行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灵活性,避免因技术操作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

1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原则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旨在提高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地铁车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事故问题。但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作业难度并不低,技术操作要求也比较多,盲目施工不仅会造成严重的风险和损失,还会直接影响到地铁车站的质量。施工单位设计技术方案时,应提前对地铁现场进行勘察,了解水土条件和地铁车站的环境安全,针对环境的优势充分利用,减少施工污染问题,加强框架结构的调整,做好防水工作,确保地铁可以长期稳定运行[1]。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要加强材料创新,选用高性能、高强度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混合加工,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化材料的性能,将材料的功能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运用,还要积极的开展检测分析,了解施工质量,针对阶段性的质量问题快速解决。

2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要点及策略

2.1 泥浆制备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时,泥浆制备是比较基础的环节,施工单位要在每1班制备时进行2次质量指标检测,新拌和的泥浆,要存放12小时并且确保充分膨胀后才能应用,还要在泥浆池利用泥浆泵不断的搅拌处理。成槽施工的时候,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至少0.5m,按时对槽内的泥浆进行检测分析,要充分观察地铁环境对泥浆质量的影响,比如地下水位发生变化的时候,要防治泥浆溢流流向导墙的外侧,避免雨水和地面水的渗入。成槽以后得泥浆在槽内的静置时间比较长,有可能形成泥皮薄弱的问题,建议在泥浆静置的过程中按时补充新的泥浆,逐步提高泥浆的性能。泥浆制备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泥浆的影响因素较多,既要选择高性能的材料制备,也要观察制备过程中的各类动态条件影响,并加以防控[2]。

2.2 成槽施工

随着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完善,各项细节施工得到了全面的调整,成槽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使用液压抓斗设备进行草段的开挖,注意在成槽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抓斗的垂直度、平面位置等参数,仔细观察X轴Y轴的变化,一旦超过了允许的误差值,要及时的纠正处理。抓斗沿着地下连续墙中心轴线进行入槽作业,机械操作时应保持较高的平稳性。对于成槽过程中的各类数据采集,可通过铣头上的传感器采集分析,施工人员要积极关注双轮铣槽机的工作状态,结合不同土层的特点,设置铣头的下降速度,加强铣头所受的压力控制力度,减少刮刀的磨损问题,加快成槽的速度。终孔验收的时候,应加强深度、宽度、孔形的有效分析,施工单位运用超声波测井仪进行测量分析,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则进行纠正,否则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3]。

2.3 连续墙接头

地铁建设时,连续墙接头比较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施工缝的成型较差,混凝土的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比如,施工单位选用锁口管接头时,要控制好锁口管接头的拔出时间,与混凝土凝结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出现过早、过晚的问题。工字钢接头与十字钢接头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应注意观察土质条件的影响,并对于用钢数量严格的控制,避免施工时出现造价过高的问题。连续墙接头操作时,针对接头管的选用,要具备较强的强度和刚度,如果是首次使用,则要在现场进行组装实验分析,确保符合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要求[4]。接头管应露出导墙顶部位置1.5--2.0m,在吊装操作时按照缓慢下放的模式作业,重点控制好垂直的精度。由此可见,连续墙接头的要求比较多,应根据工况选择匹配的接头方法。

2.4 砼浇筑

目前,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为确保最终的成果达到预期要求,应加强砼浇筑施工,施工单位应加强各项参数的控制,并控制好浇筑的速度,针对砼浇筑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现场监督纠正,减少材料的浪费问题。钢筋笼吊放就位后应及时灌注混凝土,间隔不宜超过4h。混凝土初灌后,混凝土中导管埋深应大于500mm。混凝土浇筑应均匀连续,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0min。槽内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宜小于3m/h,同时不宜大于5m/h;导管混凝土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2m~4m,相邻两导管间混凝土高差应小于0.5m。混凝土浇筑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mm~500mm,凿去浮浆后的墙顶标高和墙体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根导管分担的浇筑面积应基本均等。通过砼浇筑的有效把控,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显著提升,各类问题也得到了快速的处理。

总结:

近几年的地铁车站建设,基本上能够结合客观需求调整技术方案,整体上的技术操作模式具有较多的选择,各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在技术作业的过程中控制好技术变更的范围,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比较高。但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创新力度依然要加强,施工单位要对行业内的最新技术理念、技术方法积极的研究,加强各类工程的对比分析,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对地铁车站的常见问题合理规避,逐步提高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作业质量,推动地铁车站的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蒋杰. 地铁车站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控制要点研究 [J]. 四川建材, 2024, 50 (07): 147-149.

[2]田加辉. 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分析 [J]. 工程与建设, 2024, 38 (02): 396-397+405.

[3]黎智昊.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某地铁车站中的应用 [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23, 16 (Z1): 32-36.

[4]权贵友. 市政地铁工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要点 [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3, (06): 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