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装配式防汛墙应用前景浅析

作者

胡芸川 李年喜

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612

引言

水利工程在保障国家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汛墙作为水利工程中抵御洪水的关键设施,其性能和建设方式直接关系到防洪减灾的效果。传统的防汛墙建设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现场作业量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随着建筑工业化和预制装配技术的发展,装配式防汛墙应运而生。装配式防汛墙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的施工方式,具有诸多传统防汛墙所不具备的优势,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入研究装配式防汛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强防洪能力、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装配式防汛墙概述

1.1 概念

装配式防汛墙是将防汛墙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墙体、基础、连接件等,在工厂或预制场地预先制作成标准化的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吊装和特定的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形成完整防汛墙结构的一种新型防洪设施。这种建设方式改变了传统防汛墙现场浇筑、砌筑的施工模式,实现了防汛墙建设的工业化和标准化。

1.2 类型

根据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不同,装配式防汛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防汛墙: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混凝土构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常见的有预制混凝土板桩、预制混凝土块体等。预制混凝土板桩防汛墙通过将带有企口的混凝土板桩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墙体,其施工速度较快,且能承受较大的侧向土压力和水压力。预制混凝土块体防汛墙则是由若干预制混凝土块通过连接件组合而成,可根据地形和防汛要求灵活布置。(2)装配式铝合金防汛墙: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具有质量轻、耐腐蚀、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铝合金防汛墙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由铝合金框架和面板组成,模块之间通过专用的连接配件进行组装。这种防汛墙适用于对施工速度要求较高、对防汛墙外观和可重复使用性有需求的项目,如城市内河防汛、景观河道防洪等。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园湖泊周边,采用装配式铝合金防汛墙既能满足防洪需求,又因其美观的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3)钢混组合装配式防汛墙:结合了钢材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耐久性,由钢结构骨架和预制混凝土面板或填充材料组成。钢结构部分提供主要的承载能力,混凝土部分则起到抗渗和保护钢结构的作用。这种类型的防汛墙在承受较大荷载和复杂受力条件下表现出色,适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和重要防洪地段。比如在大江大河的防汛工程中,钢混组合装配式防汛墙能够有效地抵御洪水的冲击。

2、装配式防汛墙的特点

2.1 优点

施工速度快:由于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只需进行组装,大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和施工工序。与传统防汛墙施工相比,可显著缩短施工周期。在一些紧急防洪工程中,装配式防汛墙能够快速搭建,及时发挥防洪作用。例如,在某城市遭遇突发洪水威胁时,采用装配式铝合金防汛墙,施工队伍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构件的安装,迅速筑起了一道防洪屏障,保护了城市的安全。据统计,装配式防汛墙的施工速度可比传统方式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大大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

质量易控:工厂化预制生产环境稳定,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能够更好地保证构件的质量。相比于现场施工受天气、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装配式防汛墙的构件质量更加稳定可靠。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可以精确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质量以及钢筋的布置等,从而确保构件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预制构件的质量检测也更加方便和全面,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可重复利用:许多装配式防汛墙的构件采用可拆卸设计,在工程结束后或需要调整防汛设施时,构件可以拆卸下来,经过检查和维护后,可在其他项目中再次使用,降低了工程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装配式铝合金防汛墙,其模块可以多次拆卸和组装,在不同的防洪区域或不同时期的防洪工程中重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些临时防洪工程或试验性的防汛墙项目,可重复利用的特点使得装配式防汛墙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环境影响小:现场湿作业量的减少,降低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不需要大量的现场材料堆放和加工场地,对施工场地的占用也相对较少。在城市中心区域或环境敏感地区的水利工程中,装配式防汛墙的这一优势尤为明显。例如,在某城市内河整治工程中,采用装配式防汛墙,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干扰较小,减少了粉尘和噪声污染,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适应性强:装配式防汛墙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防洪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构件类型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对于复杂的河道地形或狭窄的施工场地,通过合理的预制构件设计和安装工艺,能够有效地满足工程需求。在山区河道,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块体组成的装配式防汛墙,根据地形变化灵活调整墙体的高度和坡度;在软土地基上,可选用轻质的装配式铝合金防汛墙,并通过特殊的基础处理措施,确保防汛墙的稳定性。

2.2 缺点

设计标准不完善:目前,装配式防汛墙在我国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之间在设计方法、构件选型、连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导,这给设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不利于装配式防汛墙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一些项目中,由于设计标准不明确,导致对防汛墙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评估不够准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运输安装要求高:预制构件的尺寸和重量较大,需要专门的运输车辆和大型吊装设备进行运输和安装。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构件不受损坏,对运输路线的路况、桥梁承载能力等有较高要求。在安装现场,需要具备足够的场地用于构件堆放和设备停放,且吊装作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以保证安装精度和施工安全。如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构件损坏、安装偏差等,将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施工场地,运输和安装装配式防汛墙的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应增加。

成本较高:一方面,预制构件的生产需要投入一定的模具成本、设备成本以及工厂运营成本,使得预制构件的单价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和专业人员,也增加了工程的成本。虽然从长远来看,装配式防汛墙的可重复利用性等优势能够降低总体成本,但在项目初期,其成本通常高于传统防汛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防汛墙在一些预算有限的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对于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防洪项目,较高的成本可能成为推广装配式防汛墙的障碍。

3、装配式防汛墙施工重难点

3.1 构件运输与存放

预制构件尺寸较大且重量较重,在运输前需要详细规划运输路线,对道路的宽度、坡度、弯道半径以及沿途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运输车辆能够安全、顺利地通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道路条件限制而导致构件损坏或运输受阻。在一些山区或道路条件复杂的地区,可能需要对部分道路进行临时改造或加固,以满足运输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对预制构件进行妥善的固定和保护,防止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碰撞而损坏。通常采用专门的固定架和缓冲材料,如橡胶垫、泡沫板等,将构件与运输车辆紧密固定,并在构件之间设置隔离层,避免相互摩擦。对于一些表面有特殊要求的构件,如装配式铝合金防汛墙的铝合金面板,更要加强保护措施,防止表面刮伤影响美观和使用性能。施工现场的构件存放场地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平整度,以保证构件存放安全稳定。存放场地应设置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浸泡构件。同时,要按照构件的类型、规格和安装顺序进行合理存放,便于取用和管理。对于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存放时要注意其支点位置,避免因支点不当导致构件产生裂缝或变形。

3.2 基础处理

在装配式防汛墙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层结构、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情况。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处理方法。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土壤承载能力较低,可能需要采用桩基础、换填垫层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在岩石地基上,则需要考虑岩石的硬度、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断层等情况,确定合适的基础锚固方式。

装配式防汛墙对基础的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基础的平整度、高程以及预埋件的位置偏差都直接影响到后续构件的安装质量。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和施工,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施工工艺,确保基础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在预制混凝土板桩防汛墙的基础施工中,需要精确控制板桩的打入深度和垂直度,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对于一些采用预埋螺栓连接的装配式防汛墙,要确保预埋螺栓的位置准确无误,否则将导致构件无法顺利安装。

3.3 构件安装与连接

吊装设备选择与操作:根据预制构件的重量、尺寸和安装高度,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如起重机、塔吊等。吊装设备的性能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构件安装的效率和安全。在吊装作业前,要对吊装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掌握好起吊、平移、下落等各个环节的速度和力度,避免构件在空中晃动或碰撞。在一些复杂的施工现场,可能需要采用多台吊装设备协同作业,这就需要更加精确的指挥和协调,确保吊装过程安全有序。

构件定位与调整:在构件安装过程中,要准确进行定位,使构件的位置、高程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常采用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如全站仪、水准仪等。对于一些大型构件或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位,可能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装配式铝合金防汛墙的模块安装中,要确保模块之间的拼接缝隙均匀一致,通过调整垫片、楔块等方式对模块的位置进行微调,保证墙体的整体平整度和密封性。

连接质量控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是装配式防汛墙施工的关键环节,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防汛墙的结构安全和防水性能。常见的连接方式有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榫卯连接等,每种连接方式都有其相应的施工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在螺栓连接中,要控制好螺栓的拧紧力矩,确保连接牢固;在焊接连接中,要保证焊缝的质量,避免出现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在榫卯连接中,要确保榫头和卯眼的配合精度,使连接紧密。同时,对于连接部位的防水处理也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用密封胶、止水带等材料,防止水流渗漏。

4、适用于水利工程装配式防汛墙的特点

4.1 模块化与标准化设计

水利工程装配式防汛墙采用模块化与标准化设计,这是其能够高效应用于水利工程的重要特点。模块化设计使得防汛墙的各个构件可以像积木一样进行组合,不同模块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防洪需求和场地条件,灵活选择和组合模块,快速搭建出符合要求的防汛墙结构。标准化设计则保证了构件的尺寸、性能等指标的一致性,便于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同时,标准化的构件也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降低了工程运营成本。

4.2 高强度与耐久性材料应用

为了满足水利工程中防洪的严苛要求,装配式防汛墙广泛采用高强度与耐久性材料。在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水利工程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如水流冲刷、水质侵蚀、气候变化等因素。例如,预制混凝土构件选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添加抗裂、抗渗、抗冻等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钢结构构件采用耐腐蚀的钢材,并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如镀锌、涂漆等;铝合金构件则利用其自身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减少后期维护工作。这些高强度和耐久性材料的应用,确保了装配式防汛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性能和防洪效果。

4.3 良好的止水与防渗性能

水利工程对防汛墙的止水和防渗性能要求极高,装配式防汛墙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通过在构件连接部位设置专门的止水装置,如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等,有效阻止水流从缝隙中渗漏。同时,在构件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构件的表面平整度和尺寸精度,减少连接缝隙的大小。对于一些对防渗要求特别高的水利工程,还可以在防汛墙内侧设置防渗涂层或防渗膜,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良好的止水和防渗性能保证了装配式防汛墙在洪水期间能够可靠地阻挡洪水,避免因渗漏而影响防洪安全。

4.4 快速安装与应急响应能力

在水利工程中,尤其是在防洪应急抢险工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装配式防汛墙具有快速安装与应急响应能力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及时发挥防洪作用。由于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安装工序简单,主要通过机械吊装和连接固定即可。在应急情况下,施工队伍可以迅速调集预制构件和施工设备,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快速安装,在洪水来临之前筑起防洪屏障。这种快速安装和应急响应能力,使得装配式防汛墙在应对突发洪水事件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5、装配式防汛墙的应用前景

5.1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装配式防汛墙的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在材料方面,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防汛墙的性能,如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可以减轻构件重量,提高运输和安装效率;自修复材料的应用可以增强防汛墙的耐久性,减少维护成本。在结构设计方面,借助 BIM 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先进设计方法,可以优化防汛墙的结构形式,提高其受力性能和安全性。同时,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如在防汛墙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墙体的变形、应力、水位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实现对防汛墙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提高防洪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2 经济性逐渐提升

虽然目前装配式防汛墙的初期成本相对较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可重复利用优势的 充分发挥,其经济性将逐渐提升。一方面,工厂化批量生产可以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企业的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模具成本、设备成本等将被分摊,构件单价有望降低。另一方面,装配式防汛墙的施工周期短,可以减少工程的间接成本,如施工人员的工资、设备租赁费用等。而且,其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可以降低后续工程的材料成本。从长远来看,装配式防汛墙的综合成本将低于传统防汛墙,具有更好的经济性,这将推动其在更多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5.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相关政策也将逐步延伸到水利工程领域,为装配式防汛墙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可能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装配式防汛墙技术;同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装配式防汛墙的设计、生产、施工和验收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装配式防汛墙技术的健康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将为装配式防汛墙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5.4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对防洪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防汛墙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而装配式防汛墙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不同水利工程的防洪需求,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在城市防洪工程中,为了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对快速施工、环境友好的装配式防汛墙需求旺盛;在河道整治和水利枢纽工程中,对防汛墙的性能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装配式防汛墙将成为首选的防洪设施之一。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型装配式防汛墙将受到更多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结语

装配式防汛墙作为水利工程工业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推动水利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的关键抓手。从当前实践来看,尽管面临设计标准不完善、成本较高等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政策支持的不断强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装配式防汛墙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未来,随着新型复合材料、智能监测技术与数字化建造的深度融合,装配式防汛墙将朝着“更轻、更强、更智能、更生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凯丽 . 上海地区防汛墙的安全检测与评价 [J]. 水利技术监督 ,2024(11)

[2] 常林 ; 蔡晨雨 . 黄浦江老防汛墙综合检测鉴定实例分析 [J]. 港工技术 ,2023(01)

[3] 邓雪辉 ; 唐金忠 .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11)

[4] 卢伟华 . 黄浦江市区段防汛墙稳定性分析 [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07)

[5] 王健 . 防汛墙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