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思政课融合一体化建设

作者

范英姿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 130400

摘要:中国乡土文化,根深叶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农村这片沃土的瑰宝,也是推动地域特色发展的不竭源泉。深入探究乡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是地域历史的鲜活镜像,更是塑造地区未来面貌的隐形推手。乡土文化的力量,远超乎提升日常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的范畴,它如同催化剂,激发地方文化的多元化繁荣,并为教育事业,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勃勃生机。将乡土文化的精髓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实现教育质量的飞跃与教育成效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思政课;融合一体化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正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新路径——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将思政课与农村实际、乡土文化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构建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学习生态。通过田间地头的实践活动、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与农民生活的直接对话,学生们不仅能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在实践中感悟思政课的真谛。这种融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乡土、懂得感恩的新时代农村青少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村小学思政课现状分析

思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石,于农村小学中承载着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国家认同与民族情感的使命。然而,审视当前,农村小学思政课面临诸多挑战,教学效果尚待提升。鉴于当前农村小学思政课面临的挑战,深化融合一体化建设成为破局之策。这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与学生生活、地域特色深度融合,激活学习动力,拓宽教育视野,以鲜活案例与深刻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思政课堂焕发新生机,为农村学子点亮心灵之灯,引领其健康成长。此举旨在将思政内容与农村生活、地域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如实地教学、文化体验等,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升其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体化建设为农村小学思政课带来全面革新,课程体系得以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素质显著提升,共同构筑了高质量的教学体系。此变革精髓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交织,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生活,将抽象理论化为生动实践。在每一次的实地探访、文化沉浸与项目实践中,学生心灵得以触动,思维得以启迪,于细微处见真知,于实践中悟真理,从而实现从认知到情感的全面升华,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有效培育了学生的人文底蕴、道德情操及社会责任感。此乃教育现代化之迫切需求,不仅促进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转型,更以科技赋能教学,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三、农村小学思政课融合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学内容

针对农村小学的独特环境,我们精心整合思政课程内容,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深度融合了道德培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引导及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我们注重课程内容的纵向连贯性,确保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能够循序渐进地深化理解;同时,也强化横向整合,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形成协同效应。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课程设计,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成为具备高尚品德、法治观念、健康心态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农村学子。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我是独特的》这一课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纵向链接的教学策略,将之前学期中关于自我认知、情感表达等基础知识点与本课内容紧密相连。通过回顾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如“认识自己”、“感受情绪”等,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个人独特性的内涵,理解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化了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还促进了他们情感的成熟与自我认同的构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活动,学生得以在互动中交流心得,共同感受成长的喜悦,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教育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多元化策略,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思政课堂焕发新生。通过精心挑选贴近学生生活、富含哲理的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领悟道理,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同时,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逼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思政知识的魅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实践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这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了思政课融合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并实施了实践教学,通过组织一系列富有意义的献爱心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我们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开展“温暖传递”项目,为村里的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陪伴他们聊天解闷,倾听他们的故事;同时,也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灵关怀,用爱心点亮他们的成长之路。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深刻理解了社会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将思政课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了思政课融合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农村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全面而深远的系统工程,亟需社会各界的携手并进。此举旨在优化教学质量,构筑学生综合素养的坚实基石,进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均衡与繁荣。我们展望未来,满怀信心地预见,在广泛的社会支持与不懈努力下,农村小学思政课的融合之路将越走越宽广。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内容整合,不仅能让思政课堂焕发新的生机,更能激发农村学子内心的力量,引导他们成长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 吴乃蕴.开发乡土资源,链接学生生活,让思政课更接地气: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索[J].教育界,2021(42):71-73.

[2] 刘晓雨,郑洪港.高职思政课培育学生“三农”情怀的着力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21(13):4-5.